手机看中经

货币政策逐步收紧产业政策将大行其道

2013年03月08日 07:09   来源:经济参考报   

    3.5%接近全年预测

    从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经济目标来看,增长目标继去年之后再次定为7.5%左右,物价目标定为3.5%左右,这两个数字此前已为市场普遍预测到,乍看似无新意,但是从去年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对比来看,还是有可能找出一些不同的。去年增长目标为7.5%左右,实际增长7.8%,二者差距不大;但是物价目标为4%左右,实际只有2.6%,二者相差1.4个百分点。

    再看此前多家机构对今年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情况的预测。综合来看,主流观点是增长情况略好于去年,在8%或者略高一点;物价在去年四季度左右已经重回上升通道,但是顶部预计不会出现在2013年,涨幅在3%-3.5%左右。但是随着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PI)高出市场预期,同时将公布的2月份CPI同比涨幅又很可能超过3%这一温和通货膨胀区域底线,近期预测总体有所上调,大概在3%-4%之间。如果最终结果与预测相差不大的话,那么也就是说,增长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可能比去年有所加大,物价目标则将更接近真实情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增长方面来看,主要依靠去年5月份开始加码的稳增长政策企效,下半年经济才逐步企稳回升。但是这也为今年出现经济过热预埋了伏笔。目标定的稍微低一点,至少表明了中央不鼓励地方大干快上的态度。从物价目标看,去年目标与结果之间的较大差距一直为人诟病,甚至被当作稳增长政策反应迟缓的证据。此次目标下调将更加接近最终结果,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央决心更好的协调稳增长与控物价之间的关系。

    如果物价目标接近最终结果,那么今年控物价的压力不容轻估。上一轮物价上涨的峰值出现在2010年7月份,当年控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但是如果看全年数字,C P I也不过就是同比上涨了3.3%。尤其是从预测来看,上半年因为增长回升势头不强,产能过剩问题仍然严峻,物价涨势仍将比较温和,很可能低于3%,那么下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将大大增加。

    从可能导致物价快速反弹的因素来看,投资可能加速增长甚至过热是最主要的。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13年投资增长将超过2012年,达到24%左右。张汉亚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支持这一判断:

    一是2013年是中央政府的换届年,从历次政府换届之后的表现来看,新一届政府都非常关心第一年的经济发展业绩。二是2012年3月之后国家推行的扩大内需政策和措施,绝大多数是促进投资增长的,将在2013年上半年开始明显见效。三是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时期的中间年,我国投资项目建设的周期在3年左右,为保证按时完成规划的各项战略目标,规划确定的绝大多数投资项目必须在2013年全面展开建设。四是2013年也是各级地方政府换届之后的第一年。2012年在国家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后,许多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提出了宏伟的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开工了许多新的项目,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要在2013年才能进入投资建设的高峰期。五是国家各部门在2012年制定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配套政策将在2013年深入贯彻执行。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即使今年投资增速达到了24%也不算有多高,前几年投资甚至曾一度保持在30%左右。但是这必须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的现实。当年的年增长潜力在9%-10%,承受接近30%的投资增长可以保证物价涨幅不超过3%;现在潜力下降到7%左右,能否承受24%的增速很成问题。

    货币政策逐渐收紧

    输入性通胀同样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2013年国际上存在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美、欧、日本央行多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后期将会对中国的进口价格有所拉升,同时货币的扩张也会引起全球的通胀,对有较强物价国际联动性的中国也存在上扬压力。厦门大学预测,2013年由于主要经济体都将持续采用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中国通货膨胀的外部压力不断增强。预计2013年全年C P I将上涨3.11%,同比上升0.47个百分点;到2014年,CPI可能持续攀升至3.88%。

    还有一些周期性的原因以及成本推进的因素,比如说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重新进入上涨周期,土地和人工成本也在继续上涨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预测认为,到了下半年物价很可能加速上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今年同样提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有人点评称:积极的更积极,稳健的更稳健。

    从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数字指标看,2013年拟安排创历史新高的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4000亿元;同时广义货币M 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比去年降低一个百分点。这么做的目的有很多种解释,其中的一方面考虑应该就是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如果说去年宏观调控目标主要在于稳增长,那么今年可能还要更多的考虑到控物价的任务,这就会导致宏观调控的政策空间受到限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表示,2013年我国货币政策要在稳定经济增长、防范中长期通胀压力、保障和调节流动性供给、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之间平衡。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2013年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兼顾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个目标;所以调控政策的空间相对变窄。结构性减税将是2013年宏观调控的“主阵地”,因为进行结构性减税既可以避免伤害经济结构调整,又可以避免货币供给量增加,拉高物价。

    其中,推进结构性减税的突破口很可能在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的扩围。对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想调整中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样减少政府收入的份额,这就需要在结构性减税方面更展开一些。现在各方对营改增的共识比较明显,推进也比较顺利,上海之后又有十几个行政区跟进,如果年内还有更多区域跟进的话,年度的减税量至少在2000亿元上下。到明后年,营改增就应该推到全中国,年度减税额也会增加到3000-4000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2013年财政部将大规模推进营改增。

    至于在货币政策方面,则有可能以年中为分水岭,出现从稳健略偏松向稳健略偏紧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去年物价上涨2.6%,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有一个较低的、温和的通货膨胀率是央行的首要目标。“我们会继续把通货膨胀控制的比较低。”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从今年的方向来讲,货币政策和去年相比应该是逐渐向偏紧的方向来调。因为中国的经济周期和物价压力都在往上走,这个时候就应该向偏紧的方向收。但是力度到底有多大,还需要继续观察,现在很难做出非常明确的解答。

    另一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也说,当前有人担心货币投放过多导致物价上涨过快,从这两个月的货币供给来看,需求确实是增加的。但是现在还不到收紧银根的时候,因为通货膨胀率还在理想范围内,而且当前的经济增长仍然要依靠信贷的支撑。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预测:由于主要经济体都将持续采用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中国通货膨胀的外部压力不断增强,“我们预计到下半年国家将采取措施控制物价上涨,这将导致经济增速在四季度出现回落。”

    产业政策大行其道

    通常来说,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仅靠财政货币政策,想同时实现稳增长和控物价的双重目标,困难较大,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改善市场条件。这可以有多种手段,仅从宏观调控侧面来看,我国提出的方法是调结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与党的十八大“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提法也是一脉相承的。从《经济参考报》记者多方了解来看,在大的方向上,2013年产业政策将主要强调创新驱动、兼并重组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三方面。

    其中,创新驱动可能是最为决策层关注的。事实上,早在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对创新驱动战略做出了详细的阐述。随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在各自的年度工作会议上又做出的进一步部署,这标志着这一指导思想在2013年成为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导思路。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对此解读称: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国能否建成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发展阶段的跨越,关键不在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在于增长质量,这取决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依靠创新驱动作为支撑,首先在于技术创新,包括原始、集合、借鉴吸收再创新等。

    在具体做法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说,我国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少、企业创新能力薄弱,这不但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问题所在,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为了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发改委提出要重点推进五项工作:一是超前部署,支撑核心产业发展技术和研究水平;二是形成产业链发展的系统集成技术能力;三是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和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四是大力推进高校和科研单位机构的技术转移;五是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产业区域积聚。

    张晓强还表示,发改委将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包括启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其中包括,出台生物、卫星导航、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发展规划,启动实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大专项。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强化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

    兼并重组工作也迫在眉睫。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环保、安全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标准,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引导性投资拉动需求等将成为压缩落后产能的主要举措。

    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政策最可能向信息业、服务业倾斜。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表示,为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2013年工信部将继续实施优化投融资政策,推动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政策细则,为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进入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提供条件,推动形成更加多元的信息服务市场,使消费者拥有更多的服务选择。同时,为了解决信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和信息消费环境不佳等问题,还将加快推进和实施宽带中国工程,继续推进光纤宽带建设和改造,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与移动物联网融合发展,并将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确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张晓强说,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环节。根据研究,G D 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创造10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此外,由于继续依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来实现经济发展之路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就显得至关重要,它对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

    改革将有重点推进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能嗅出改革的味道。之所以为了达到与去年同样的增长目标,选择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分析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要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改革腾挪出空间。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在2012年我国的财政赤字是8000亿元人民币,占G D P的1.5%,这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来看,我们是最健康的。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考虑到国际形势,特别是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考虑到民生支出的刚性,也考虑到改革的需要,按照中央的方针统筹兼顾,提出了今年的财政安排。”

    即将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最快在两会期间就可能推出。从《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的信息看,其中相对比较确定的,是关于铁道部的传闻。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学家宋宇也称:“市场普遍预期铁道部将并入交通运输部。我们认为市场传言的其他调整,如人民银行将划出国务院系统以及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合并的可能性极低。另外部分部委的职能可能会进行精简和调整。”

    对于推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陈剑认为正当其时。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主导。21世纪之初,关于政府改革的呼声颇高,政府高层也多有呼应。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公权力不但没有退出,反而对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频繁的直接干预且无所不及,越来越严重地扭曲市场经济机制,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恶化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并且也进一步影响了中国改革进程。

    陈剑还说,现在有些政府部门为了获取部门利益,不惜越位在市场中与民争利。政府行为发生紊乱与政府机构的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有关,改革是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另外,近年来党政机构呈现日益庞大趋势,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也有利于降低政府运营成本。

    营改增扩围则将成为财税改革的突破口。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表示,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2013年财政部将大规模推进营改增,这将成为本次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2014年财税体制改革有望全面启动。此次财税体制改革将是一次“大税改”,比分税制改革涉及的范围更大,这一过程可能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张平说,财税体制转型是要从基于工业化的财税体制转向基于城市化的财税体制。基于工业化的财税体制,主要税收来源于以增值税为主的工业部门,90%来自企业,而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发展”,因此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统一了征税规则和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规则。未来基于城市化的财税体制,应该建立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统一规则框架,将纳税义务与享受公共服务相连接。建立面向城市家庭和个人的征税体制,形成企业和个人两大税收基础,逐步建立起地方税制,增加财产税、消费税等地方税种,同时降低现有各类名义税率,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例,降低间接税比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关系,让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加大财政透明度,积极向公共财政转型。

    

(责任编辑:毛宇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