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游客在纽约时报广场前的道琼斯股票市场电子屏幕前停留,大屏幕显示出道指刚刚突破14200点大关的利好消息。
新华社发
3月5日,美国纽约股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盘上涨126点,达14253.77点,创有史以来新高。这不仅突破了2007年10月9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历史高位,而且与4年前的最低谷相比,美国股票的总体价格已上涨一倍以上。
近日,亚太和欧洲等地股市也普遍上涨。美联社、彭博社、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等媒体均认为,中国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传递的信息给全球股市带来了利好。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左右。许多外媒认为,中国政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将保持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中国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驱动力。
“功不可没”——
美联储维持量化宽松政策
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大规模政府开支削减计划又于3月1日启动的背景下,美国股市这么快收复金融危机以来的失地,令人颇感意外。
究其原因,美联储也“功不可没”。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激进的宽松政策,为经济和金融市场托底,注入数万亿美元廉价资金,这是美国股市在麻烦不断的经济现实面前表现如此强劲的重要原因。近日,有不少关于量化宽松政策潜在成本和风险的讨论,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副主席耶伦都为量化宽松政策辩护。美联储在中短期内保持政策稳定的信息,提升了投资者继续看好股市的信心。
此外,由于基准利率长时间维持在超低水平,国债、公司债券等避险资产的回报率极低,这间接抬高了股票的吸引力。
当然,美国股市的走强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经济基本面的支撑。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市场、制造业活动、企业和消费者支出都走强。5日,美国供应管理学会公布的非制造业数据也较外界预期强劲,使得美国经济复苏前景进一步明朗。此外,尽管整体经济形势严峻,但美国上市公司的业绩一直不错。
对于道琼斯指数升至历史新高后,美国股市是否存在很大泡沫,分析人士观点不一。看多者认为,美股估值仍较低,还有上涨空间;看空者则怀疑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潜力,这一派还指出,美联储放出的廉价货币,总有结束的一天。
美国股市表现大大领先于实体经济。分析人士指出,一个重要原因是,太多的资金进入了股市,而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仍然不足。
除美国外,近日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股市也纷纷走高,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投资者对全球货币政策继续维持宽松的预期。本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欧元区和英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已经或即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市场普遍预计,这些央行将继续采取宽松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
争议持续——
宽松政策引发资产泡沫可能性加大
发达经济体持续的超宽松政策,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批评者认为,美联储和其他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进而引发其货币升值,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引发资产泡沫或通胀。在去年10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伯南克列举多条理由称,发达经济体的宽松政策是否对新兴经济体施加了“净成本”,是不确定的。他日前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上再度强调,美联储的政策通过刺激美国国内需求,给贸易伙伴带来了好处。
不过,伯南克的观点显然难以完全令人信服。标准普尔公司6日发给本报记者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发达经济体高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正在亚太地区激发一波非常强劲的资本流入浪潮,而当这些资本来源国的经济条件改善时,这些资本就会撤出。标普认为,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是亚太地区许多经济体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资本流动加剧了货币大幅升值的风险,可能改变进出口的相对竞争力,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并加大资产和信贷泡沫形成的可能性。香港和新加坡房价的快速上涨,可能就是资本流入造成泡沫的信号。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经济学家迈克尔·费罗里对本报记者表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是以美元购买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同于货币市场的干预措施,即以一种货币购买另外一种货币计价的资产。他认为,在发达经济体继续实施宽松政策的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必须密切监控其国内金融和经济状况,将其政策设定至既促进增长,又稳定物价的状态。
(本报华盛顿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