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转融券推进“做空时代” 不必惊慌

2013年03月05日 09:53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李勇

    被称为完善A股交易机制的转融通,终于不用再单腿跳了。来自于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的消息,转融券业务试点在2月28日正式启动,这使得其与去年先期开展的转融资业务一起构成完整的转融通机制。

    转融券业务的开展,意味着A股的做空效应将进一步放大。

    特别是在股市复苏并不强劲的情况下,赋予代表“做空时代”来临意义的转融券的推出,使市场承受了极大压力。

    不过,众多监管层、专家、上市公司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转融券的推出,给市场带来的心理压力大于实际压力,特别是在当前试点阶段,并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影响,不必惊慌。随着转融券业务的稳步推进,还会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转融券“出阁”小心翼翼

    转融券业务,是证券公司融券业务的配套机制,证金公司将自有或依法筹集的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券业务。这有助于解决以往证券公司在开展融券业务时面临的券源不足的问题。

    相对于转融通业务中的转融资业务做多的特征,转融券业务具有明显的做空特征。

    “它是做空的机制,也就是说当你发现某一只股票,它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它的真实价格的时候,那么就可以通过融券来进行做空。在高位把股票借来然后卖掉,等到股票价格跌下来之后,再买券去还券,这有利于发现一只股票的真实价值。”证金公司总经理聂庆平在此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这样解释。

    正是由于转融券的做空特性,监管层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及彼时的技术条件,在去年8月30日推出转融资业务时并未将转融券业务一并推出。

    但即便是现在推出转融券业务,监管层仍是小心翼翼。比如,根据证金公司的安排,在2月28日转融券业务试点中,只有11家券商获得资格,它们是中信、光大、广发、国泰君安、国信、海通、华泰、申银万国、招商、银河和中信建投等证券公司,这些证券公司均是目前国内的大型券商,且开展融资融券时间较长。

    初期参与转融券试点业务的标的股只为90只,其中沪市50只、深市40只。记者注意到,这90只股票总流通市值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近50%,具有盘子大、估值较低的特点。

    按照目前的转融券业务试点规则,只有上市公司机构股东具备出借证券的资格。由于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国有机构股东持有的证券因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的限制,目前尚不能真正开展出借证券的业务,这样实际出借的数量会非常少。

    “试点期间,对转融券业务的诸多限制和规定,显示了设计者顾忌转融券被解读为做空给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表明了资本市场的改革审慎推进的特征。”上海一位券商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转融券催生市场盈利新模式

    分析认为,相比股指期货,对单只股票做空获利更容易操作和实现。

    对单只股票做空获利,即被市场熟知的“浑水”模式,即通过前期调查、质疑上市公司后,借券做空该上市公司,然后发布负面报告,诱使大资金卖出该公司股票,待该公司股票跌至地位后,买入该股票还券,以此获利。

    中信证券的报告认为,对有瑕疵的股票做空是典型的交易模式。“随着转融券标的的扩大,未来市场会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而不仅仅关注净利润的增长,对于一些有瑕疵、高估值,也是融资融券发现价格功能的体现。”

    此外,还有一种交易模式被认为会充分运用融券业务,即定增套利。基金专户、券商资管等可以在其定增类产品中加入量化对冲策略,通过融券做空定增标的从而锁定定增折价带来的无风险收益。

    影响更多是心理上的

    “转融券对市场更多的是心理的影响,而非实质的影响。”日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徐海洋2月27日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徐海洋分析称,目前可以参与转融券业务的是非专业投资机构,即没有独立交易通道的,这些机构包括券商的客户、私募基金、财务公司等,不包括基金、券商、保险机构等。“这样,能够借出的券源就非常小。”

    徐海洋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手上有上述90只股票里面的股票,投资者出借证券给别人,意味着其会稳定地持有这只股票,持有的期限比较长,而一旦借券给别人,这个券将会在二级市场上被卖掉,这意味着投资者要去承担股票下跌给自己的股票净值带来的损失。

    “而往往净值下跌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借券带来的利息收入,谁愿意把这个券借出去?”徐海洋说。

    中金公司的分析亦认为,中国与海外成熟市场不同的托管体制导致中长期来看,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出借意愿远小于海外。国外是证券直接托管在券商,券商可以在投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借,但国内托管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券商无法处置投资者的证券。因此,只有投资者愿意主动出借,再通过证金公司和证券公司两道手,才能供需要做空的投资者做空。

    宝钢股份方面2月27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有和我们联系,向我们借入证券的,目前公司机构投资者没有借出证券开展这项业务的意愿。”

    聂庆平此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很多人以为转融券推出后,市场会出现大面积的卖空,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目前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不具备全面做空的条件。因为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金融体系都没有出现危机的迹象。

    聂庆平表示,广大投资者要买的股票必须基于物有所值,如果买的股票不物有所值,就有可能面临被融券卖空的风险。“证金公司主要是通过对融资融券业务的统计监测来防范市场各种投机性的做空。”

(责任编辑:刘雅芳)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