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到,期货俏。刚开春儿,期货市场就春意融融,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新品种上市潮。
2月21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发布通知,就焦煤合约及相关规则内容公开征求意见建议,而其力推的鸡蛋期货也已进入上市倒计时。
2月27日又传来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的沥青期货或将在上半年上市的好消息。
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则抢先一步,在2012年末2013年初成功推出了菜籽、菜粕新品种。
这几个品种还只是冰山一角,好戏还在后头。目前除了木材期货外,大商所还在研究设计生猪、肉鸡等畜禽产品、化肥等农资品种,并积极研究推出农产品期权和指数等工具;郑商所正在准备的涉农产品有粳稻、晚籼稻、干茧、生丝、花生、花生油、土豆、尿素、棉纱等。其中土豆、粳稻、晚籼稻、尿素已经向中国证监会申请立项;上期所则将目光瞄准了能源系列产品,包括原油、成品油、石油沥青、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石油焦等。
新期货品种陆续上市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已逐步走向成熟。由于新品种上市之争关系到期货交易所的长远发展,所以各交易所之间的博弈成为关注焦点。期交所争推新品种在为中国的大宗商品谋求定价权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把握这“谋权”的权利而做未雨绸缪的准备。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尽管目前三家交易所分工明确,各事其位,井水不犯河水,但从每一家的发展定位来看,计划中的新品种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冲撞。
上期所的战略目标是“以金融衍生品交易为主的综合性期货交易所”;大商所将依托东北地区的工农业基础,从农产品期货出发,向“我国甚至国际部分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发展;郑商所则要“建设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的现代化期货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各类其他商品和金融期货。
不仅石油、钢铁、农副产品类大宗商品期货受到各家期货交易所的垂青,国债期货、指数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更是三地必争品种。从国际范围看,大宗品种的国际定价权正在向一家交易所集中,如原油期货之于纽约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之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一国统一的市场内,这种集中度更甚。因此,各交易所新品种上市宣传不遗余力,“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实乃为落实各自定位和争取发展空间而展开的角逐。
与国外交易所核准制的办法不同,国内期货新品上市需要层层审批。但是现行期货上市模式不改,新品种从预备到接受实际考验的周期就很长,不利于以市场化手段对上市品种进行优胜劣汰。
在激烈的角逐中,三大交易所如何才能打造各自的核心优势呢?笔者认为,第一,交易所应该引入机构投资者这样的专业化队伍,从而稳定和繁荣市场。另一种更为深化的较量也在暗中进行:三家期交所都计划在各自主打品种上推出期货期权,此外,上期所和大商所也都表示希望在期货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上有所突破。交易制度上的创新将使中国期货市场告别散户“游击战”,迈入机构博弈和做市商的时代。第二,交易所要立足创新。“创新”无疑是郑商所近段时间一直践行的关键词。从玻璃期货的小合约设计到菜籽、菜粕“薄利多销”的理念,打破传统桎梏、创新的模式和思路为郑商所带来了活跃的市场行情。第三,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期交所要从完善品种合约规则、提供避险渠道、开展系列活动、举办期货品种论坛、探索期货信息等方面入手,将做精做细现有期货品种与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
此外,期货行业的发展又喜迎政策利好。2月2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期货营业部设立有关问题的规定》,提出要降低营业部的准入门槛,放宽营业部设立与分类评价结果挂钩的条件。这将为我国期货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