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总裁胡晓明表示,“我们大概在18%,而且我们提供的是随借随贷,借一天借两天都可以。客户平均一年中借4.7次,实际的成本就只有6%-7 %。”而这种无抵押,24小时随借随贷的模式,运作基础是阿里掌握了商户大量的交易记录和信用数据,这一点其他小贷公司几乎没有复制的可能。
而原支付宝业务目前的扩张重点则在移动互联网。相比于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目前还未在移动互联网上找到盈利模式的窘境不同,支付宝可以直接将PC端向商户收取交易手续费的盈利模式复制到移动端。
无线支付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无线支付在支付宝交易数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去年初的6%-8%上升到年末的10%-15%,春节期间,更是猛增到20%-24%。“这是因为大量一二线城市的用户春节回家,带动了大量三四线城市的用户使用无线支付。”
而且据其透露,除了将PC端的支付形式平移到手机端,支付宝去年在移动支付的形式上做了大量尝试。“支付宝尝试的无线支付形式已经包括条码、二维码、基于LBS的摇一摇、超级收款和声波,其中二维码、超级收款和声波目前看来商用价值最大。”
微利还是暴利?
有关金融板块的盈亏情况,阿里官方从未做过详细披露,唯一可确认的是,无论是支付宝还是新并入的阿里小贷,目前都已经实现盈利,问题在于,这个利究竟有多大。
对此,胡晓明表示,“目前阿里金融的单笔信贷成本是2.3元,这确实是非常低的经营成本,银行的经营成本可能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主要是人的工资高,而且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路上,两个信贷员一天可以做一单已经了不起了。”
低成本的秘诀在于技术。“阿里金融290名员工,技术开发的员工120名,搞模型建设、数据开发的将近60人,我们所有的贷款审批都是由系统完成的,并不是靠人力一个个面对面审核的。”胡晓明解释说。
不过,胡晓明也强调,尽管在云计算的基础之上,阿里小贷将运营成本压得很低,但是阿里的前期投入很大,相比于大多数小贷公司运营几个月就能盈利,阿里是运营一年半之后才实现盈亏平衡的,而且今年还将追加投资,尤其是在数据分析、信贷技术等方面增加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