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不“中彩”就“中枪” 基金“赌”重组八成不靠谱

2013年03月04日 07:28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重组概念个股通常都会给持有者带来不菲的盈利,但是一旦出炉的重组方案与市场之预期有较大差距或者干脆重组失败,长久的停牌之后股价则是连续跌停。偏爱重组股的基金们,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扬眉吐气,有的则是吃下哑巴亏,黯然神伤。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注意到,牛市中股票重组是一把利器,复牌后往往爆发性上涨,然而,在最近两年的市场里,重组变得不那么灵光了,复牌后十之八跌。

    曾经的辉煌:

    重组股三天浮盈6.6亿元

    无论是从基金管理规模,还是旗下基金数量,中邮基金当前并不出挑。但是,重组概念个股一度让中邮基金赚得盆满钵满。

    仅以2010年7月19日开始停牌的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为例,两公司于当年11月4日公布重组方案并复牌,两只个股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当年三季报显示,中邮基金分别在友谊股份和百联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各占据三席,持股量分别为4103.09万股和9233.39万股,并且,中邮基金为持有百联股份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按照这个持股数量计算,在上述两只个股复牌之后的三个交易日中,中邮基金就浮盈达到6.614亿元。

    随后,中邮基金快速撤离百联股份,当年年报显示,中邮核心成长和中邮核心优选分别减持该股2713万股和2148万股,当年第四季度两只基金分别减持了2033万股和1420万股;而当年第三季度以700万股位列十大流通股股东的中邮核心优势灵活配置混合则已不见踪影。这样算来中邮系基金在当年第四季度至少减持了3453万股。2011年上半年,友谊股份股价高位盘整期间,中邮基金同样选择抛售;该股从2011年11月份快速下跌。

    重组股复牌见光死

    基金“赌”重组八成失算

    在近两年的市场里,重组变得不那么灵光了,股票复牌后十之八跌。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公布重组方案并复牌的基金重仓股有31只,复牌当天下跌的有24只,占比77.42%;复牌后一个月股价下跌的股票更是多达26只,占比83.87%。

    最为典型的是去年6月份,攀钢钒钛、光迅科技、天威视讯等一批重组停牌股公布重组方案,然而市场不买账,这些股票复牌后即大幅下跌,一些基金更是不惜在跌停板上卖出。

    光迅科技于去年5月初宣布停牌重组,去年6月11日,光迅科技公布重组方案,据预测,光迅科技收购的电信器件公司2012年至2015年净利润约为4000万元、4500万元、5300万元及6100万元。即便如此,光迅科技复牌当日即大跌8.56%,盘中更是一度跌停;直到去年12月4日,该股创出了13.77元的历史新低,不到半年时间累计下跌52%。从今年一季度持股情况看,一季度重仓持有光迅科技的基金是招商先锋、融通新蓝筹、融通领先成长、南方稳健成长、南方稳健成长贰号;截至今年1月31日,招商先锋基金仍持有该股97.11万股,跻身其前十大股东。

    与此相似,去年6月2日,攀钢钒钛停牌重组,此后攀钢钒钛公告称非公开发行股份收购其控股股东鞍钢集团公司的矿山资产,6月11日,攀钢钒钛复牌下跌5.47%,6月11日至6月28日,12个交易日累计下跌超过20%。记者注意到,当年一季末跻身攀钢钒钛“前十大”的基金有易方达深证100、华安策略优选、广发大盘成长、融通深证100指数基金。

    北京一证券分析师表示,重组股复牌后下跌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这些股票停牌期间,A股指数跌幅较大,这些股票复牌后有补跌需求;另一方面,从财务角度看,这些公司重组方案均牵涉收购大股东资产,但收购资产的价格比较高,因此,很多机构借利好公布抛出股票。

    重组“流产”

    基金持股躺着也中枪

    重组方案披露且股价复牌后,股价要么大涨要么大跌,基金公司“赌”重组也算有意义,而有的基金最终等来的是重组“流产”,再加上复牌后股价的下跌,更令重仓基金“灰头土脸”。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终止重组方案的基金重仓股就多达40只。

    去年6月19日,福建南纸发出公告重组中止的公告并复牌,称其大股东福建省轻纺(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公开转让福建南纸29.80%的股份事宜,因职工对意向受让方不满而宣告终止。福建南纸复牌后股价以跌停开盘,收盘仍下挫近4%,前期股价已在一个月内蒸发近20%,而此后的30个交易里该股再度下跌超过40%。《证券日报》注意到,该公司去年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商盛世成长以新进1161.81万股的持仓量稳坐第二大流通股股东宝座;时至去年二季度末,一度受伤的华商盛世成长已经退出该股“前十大”。

    此外,秦川发展、长春高新、建投能源、隆平高科等基金重仓股,资产重组均以“流产”告终,前期进驻的基金们纷纷不幸“中弹”。

    “追溯其重组‘流产’的主要原因大概可分为三类:因政策因素长期未获批,被动终止;自感资产重组实施条件不成熟,主动撤回;资产买卖双方对于资产估值等分歧严重,导致交易流产。”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由于此前都是在炒重组预期,因此在重组失败后,股价也自然需要回归基本面。提前布局其中且跑不迭的基金们,自然成为埋单者。”

    

(责任编辑:毛宇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