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规模以下的公司无缘上市
按照基金行业的生存惯例,一变百亿规模是基金公司的生存线,那么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数据,截止2012年底,资产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基金管理公司共有49家(剔除联接基金重复部分)。
100亿元规模以下的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尚不足以应付公司运营成本,特别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占公司管理资产规模比例较大的基金公司,更是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不过对规模排名前列的基金公司而言,还是很容易符合上市要求。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6家基金公司的净利润超过了一个亿,其中易方达、华夏、嘉实,三家公司的净利润都在6亿以上。哪怕是在股指低迷的2012年上半年,易方达也实现净利润2.87亿元。
可新基金公司则是日子艰难。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年底,国金通用、财通基金、富安达基金、纽银梅隆基金、方正富邦等次新基金公司都是亏损。
事实上,不少新基金公司成立之时,都会制定三年目标,对于规模的要求即三年能够达到一百亿元,盈利方面则是三年后实现收支平衡。这也就意味着,次新基金公司基本在三年内清一色无缘上市。
受益的是股东 基民没啥好处
资料显示,2012年监管部门发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取消了对持股5%以下股东的资格审核,实际上就对专业人员持股打开了敞口。据悉,证监会有关部门已在着手起草有关方案,对基金公司主要股东、其他股东涉及个人的问题予以明确,解决专业人员持股等相关问题。
不过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基金公司一旦上市,最大的受益者只是股东,如信托、银行、券商等各大机构,对公司高管或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对于平凡的小股民,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
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则认为,支持基金公司上市,有利于增强机构投资者实力;其次,上市的基金公司,有可能在业绩、风险控制、费率水平上与其他公司有差别。但从国外的情况看,能上市的基金公司毕竟很少,而且其业绩也不是很突出,所以也不用看得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