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检验成本高 粤企自建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遇冷

2013年03月01日 13: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为使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畅通,广东一企业斥资1.8亿元在广州农产品集散地为“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准)建立了专业流通市场。《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发现,这家“绿博隆国际食品交易中心”经营惨淡,明显“遇冷”。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社会大众对“三品一标”的认知有限导致市场空间受限,同时批发量不足导致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二次检测成本。

    占地近6万平方米的绿博隆国际食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绿博隆”)与周围众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同,其目标客户是高端大型采购商,旨在打造一个“三品一标”和进口优质农产品的集中流通平台。

    项目实施前,广州绿博隆商业有限公司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据该公司副总裁潘言保守估算,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规模在90亿元至150亿元。并且我国仅绿色食品认证企业就有6000多家,但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在广州绿色食品种类最全的零售店里,最多也只有79种贴标绿色食品。“那么多优质农产品都到哪里去了?这说明流通不畅,使得消费者不能有效地找到优质农产品。”

    为了填补这一市场空白,绿博隆计划利用资本优势对无品牌、无渠道的大宗农产品进行产地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的产业链整合。而为了解决消费者购买放心食品难的问题,绿博隆更是引入了从事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鉴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对所有进场农产品进行二次检测。

    然而,美好的畅想在现实中并非一帆风顺。开业两个月后,记者再次走访了绿博隆,发现这一项目明显“遇冷”。

    偌大的交易中心中只能零星地见到几个人;110多间店铺,至今只租出去40个左右,大量店铺仍然处于空置状态;甚至一些已出租的店铺拉上了铁闸,并未开门营业……与周围其他农产品批发市场热闹的场景相比,绿博隆显得格外冷清。

    而更不乐观的是:交易中心内的SGS第三方检测认证中心空无一人,并且两个月来SGS只对进场的十余种进场产品进行了二次检测。

    究竟是什么卡住了绿博隆前进的脚步?记者采访发现,批发量不足、检验成本过高、市场认知有限等多种因素是阻碍绿博隆发展的关键所在。

    批量有限愈发凸显了检测成本的高昂。潘言坦言“当初低估了检测成本。酒店等大型采购商虽然较为关注农产品质量,期望对产品进行二次检测,但当质量遭遇检测成本时,大多选择了放弃检测。”记者了解到,一个产品要完成各项指标的检测,费用高达1万元至2万元。原本绿博隆企图靠批量摊薄检测成本,但如今在批量不足的情况下,该公司无奈地放慢了其区别于其他批发市场的二次检测的脚步。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食品安全频敲警钟的今天,当前市场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度依然有限。以绿色食品为例,广东省绿色产品办公室曾于2011年在该省进行了绿色食品认知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差异大,大部分消费者听说过“绿色食品”,能够分清“绿色食品”标识的消费者只占21.9%。一半以上的消费者不明白绿色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区别,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认为绿颜色的食品或天然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海南大学农学院副教授阮云泽认为,不打通流通渠道,农民、农企只能充当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低端生产者角色,将阻碍绿色农产品发展。广东乡意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国明认为,由于缺少成熟的绿色农产品流通市场,企业不仅在市场推广方面难以形成合力,在开拓有效渠道方面也备显艰难。

    为了破解“遇冷”困境,绿博隆开展了“自救”行动。潘言告诉记者,为了打破“鸡生蛋蛋生鸡”的发展之困,绿博隆近期将通过对赌的方式引入风险投资2亿元,用于转变盈利模式,计划通过免收租金、依靠利润分成的方式吸引供应商入驻。对于仍不愿入驻的优质源头供应商,还将采取进货出售的方式,从而丰富供应商种类,带动采购商增加,让这一“新场”尽快“热”起来,实现批量突破。

    同时,为了形成差异化经营优势,绿博隆将坚持二次检测,每年营业额的1%将用于二次检测。

    潘言认为,从种植到消费终端的距离过长,导致市场反映很慢。要缩短这一距离的过程,是一个资金轰炸的过程。“我们正在做‘老鼠拉大象’的事情,这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操作的事情,需要供应商、采购商、流通平台、政府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在为绿色农产品打通绿色通道方面,责无旁贷。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费建认为,二次检测的出现,实际上暴露了当前政府检测公信力的严重不足。未来,政府应当加强监督,把住源头,对市场形成有效监管,从而节省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二次检测成本,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林国明认为,政府应当在“三品一标”的基础概念和知识普及方面进行适当投入,提高社会大众对此的认知。

(责任编辑:毛宇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