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储投资最好以容易变现、流动性强的海外资产作为投资对象,最好是能够兼顾中国企业的股权投资。
中国外汇管理局自去年以来已将超过1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投资于英国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行业。有分析认为,目前正是进入英国地产业“抄底”的好时机。(据2月27日《新京报》)
多年来,如何运用好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实现保值增值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颇为头痛的问题。目前,一个怪现象是,中国在国际市场购买什么大宗商品,什么商品价格就暴涨;而储备什么货币或货币资产,什么货币或货币资产就贬值。高达3.31万亿美元的外储缩水,确实让人心痛。
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专司外汇投资运作的中投公司对于外储管理做了不少工作,也做出了不少成绩。但是,就上述外管局投资购买英国地产项目来说,笔者认为,值得商榷,而且现在就说“成功抄底英国地产”还言之过早。
无论是投资公司或者是银行,作为一个金融部门和金融企业经营的都是货币性工具,这种工具运用和投资渠道:一是通过直接投资实体企业股权股份或者参与收购并购等获取长期稳定收益;二是直接在各类金融市场购买容易变现、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比如:国际市场的股票、各类债券、金融衍生品;三是购买国际大宗商品作为储备。
外管局和中投公司直接在海外购买流动性差、变现困难和各种管理税费畸高的地产项目,这种投资行为首先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有两个例子值得参考:一些银行由于客户无力还贷,将地产、房产抵贷款本息给银行。这种东西一到银行手中成为抵贷资产后再处理变现就非常困难,缩水和亏本非常厉害。
另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日元升值,外储激增,与当前中国的情况基本一样。1989年,日本国内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达到顶峰,日本人的财富随之大幅度增长。同时,由于日本的房地产价格非常高,使美国、欧洲等世界各国的不动产的价格在日本眼里显得非常便宜。于是,日本把大把大把的钱用于在美国和世界各国大量购买房地产。1989年,日本三菱土地公司花13.7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当时,全球都惊叹日本要买下整个美国。而三菱买下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大楼后,连续亏损,不久,三菱便将洛克菲勒中心以半价卖回给原主。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日本不仅没能买下美国,而且被美国“算计”了一把。
外储投资最好以容易变现、流动性强的海外资产作为投资对象,最好是能够兼顾中国企业的股权投资。如中投公司以现金投资入股阿里巴巴,协助阿里巴巴完成了回购雅虎所持股份的计划。中投公司既支持了知根知底的本土民企,又符合运作投资外储的要求,还能带来长久回报,可谓一举三得。希望外管局和中投公司多捕捉这样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