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煎、炒、炸等中国式烹饪习惯、露天烧烤成为PM2.5诱因”的说法,成为微博一大热门话题。专家对此表示,这仅是产生PM2.5的诱因之一,但完全不是主要因素。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伟认为,煎、炒、炸等人们习惯的“中国式”烹饪方式,如果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次以及二次颗粒物,包括碳黑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这些排放出来的烟气确实会诱发产生PM2.5污染,但这一比例和汽车尾气、工业燃煤排放、工地扬尘相比,占比实在不大。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也表示,夏季,北京城区PM2.5污染源中,烹饪源占到15%—20%左右,汽车和相关产业占到40%—50%,外地污染传输占30%。记者李蕾
记者手记
声讨空气污染切勿避重就轻
关注PM2.5的热度“一浪高过一浪”,对其治理方法的关注度也悄然升温。一时间,燃放烟花爆竹、户外烧烤、中国式烹饪、焚烧香烛祭品……种种生活行为方式,似乎都成了PM2.5的诱因。笔者很担心,这样真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的确,燃放烟花爆竹会瞬间提升PM2.5数值。但是细细想想,一年之内,我们也就除夕、元宵等节日会较大规模燃放,而且如果气象条件好、风力较大的话,由此产生的PM2.5会很快被吹散,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不是长期的。新加坡、加拿大等空气质量好的国家,在重大节日也时常可见燃放烟花爆竹。而户外烧烤、“中国式烹饪”等诱因之说,更经不起反驳——韩国烧烤世界闻名,韩国的空气质量并未因此而一塌糊涂。
上海对PM2.5组分特征及来源所做的专题研究表明,本市空气中PM2.5来源中机动车排放的比重最高,占来源的25%。同时,石化等工艺过程,工业锅炉、工业炉窑排放的烟气,也是PM2.5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均超过10%。
政府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如果以牺牲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为代价,禁止燃放烟花,禁止户外烧烤,那真是典型的避重就轻之举。很显然,就现阶段而言,提升油品质量,减少汽车使用量尤其是公车的使用,淘汰高污染车辆,才是治理PM2.5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