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公募基金 带上你的灵魂上路

2013年02月25日 08:16   来源:投资者报   岳永明

    俗话说“新年新气象”,春节后的第一个星期一,证监会就下发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明确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私募机构可以开展公募业务,并较起初的征求意见稿而言,门槛大大放松了。

    对投资者而言,这是好事,因为投资渠道更多了;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私募机构而言,这也是好事,因为业务范围更广了;但对一向自认为是财富管理“正规军”的公募基金而言,这是洗牌的警报。

    然而,公募基金仍然一如既往地盲目跟风、抢发产品。中小盘股表现好了,发中小盘基金;医药股好了,发医药基金;QDII表现好了,发QDII;信用债好了,就发信用债产品。

    要说敬业,公募基金可算是足够敬业,但,没有灵魂的奔波,最终会是徒劳。利率市场化以及混业经营会改变这种靠小打小闹便可苟延残喘的局面,一场公募基金的海啸正在逼近。

    过去的成功都已过去

    之前,就像许多人批评的,公募基金公司依靠牌照垄断的红利,旱涝保收,现在,牌照垄断没了。

    过去十五年,公募有一些成功的模式,但在新的环境下,这些过往的成功均无可复制性。要说过去,华夏、嘉实、易方达、南方、博时均有其成功之处,管理资产的规模就是最硬的证据。

    以华夏为例,其成功有诸多因素,比如有:出色的领导者范勇宏、王亚伟的明星效应、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强有力的投研以及营销团队,当然还有行业初期的制度红利、行业红利等。这些笔者在《重估华夏》、《公募明星宿命:被资本吞噬的范氏样本》等文章中都有详细的分析。

    但这些助其成功的因素,都会在利率市场化以及混业经营的时代洗礼下,遭到磨损。十年后,现有的前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仍然能留在行业前十的,恐怕一半都不到。

    支撑这一预言的重要逻辑是,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时间最长的发展了十五年,但大多数基金公司并没有想明白:要走什么样的路,即公司的定位在哪,这包括在公募行业的定位,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定位。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这些定位,便是指导企业前行的灵魂。

    但很多基金公司并没有坚定的方向感,只是跟着跑堂。同行发短期理财产品,自己就跟发短期理财产品;同行发货币基金,自己也发货币基金,目光永远紧盯在别人身上,而无暇打量自己的头、脚、身子,还有灵魂。

    近期,笔者读到马明哲在平安集团的内部讲话,深受启发。

    讲话中,马明哲对平安的战略目标做了较为清晰的阐述,他不无危机感地说,作为传统金融业,平安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而是诸如阿里巴巴、腾讯等现代科技行业。很多网友用“野心”来总结马明哲的这些话语。

    要我说,当前的企业应该有野心,尤其是身处面临空前变革的金融行业以及财富管理行业的企业。

    利率市场化以及混业经营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在中国有限的金融史里,多数人并没有亲身领教过这两大腥风血雨所具有的摧枯拉朽之威力,即使有所了解,也仅限于教科书上。

    马明哲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阿里巴巴、腾讯等现代科技企业,有粘度极高的用户群、有进攻性的企业文化、有反应敏捷的组织体系和先进的网络技术。

    一旦“准入”条件放开,这些企业将会像饥饿的狮子,再一次颠覆传统。而脱胎于国企的很多银行、券商,以及过去十五年跟着证监会教鞭发展起来的公募基金,就像温水中的青蛙,等到他们清醒之时,很可能已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带上你的灵魂上路

    元旦以后,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奔波。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新发产品接近80只,而去年同期,新成立的产品数量不到一半。然而,你总能听到基金公司高管的无奈和矛盾。

    他们会很在意某一家基金公司年内打算发20只产品的消息,但他们也深知,现在发产品,前三年基本都亏损;他们看到同行的所谓创新产品取得较好发行业绩时,内心纠结着到底要不要跟着学。他们丢不下过去,也不敢打破当下,更不敢尝试未来。

    在共同基金领域,笔者最尊崇的是先锋集团的创始人约翰?博格尔。在先锋发展的几十年里,每当公司资产规模上一个台阶,他都会给员工讲话,有鼓励的,有有关公司发展方向的,有关行业前景分析的,等等。

    他不忘记过去,但他时刻在挑战未来,并开创了很多先河。在本专栏中,笔者也会随后推出包括先锋、富达在内的成功共同基金公司的成长经历,希望从他们的成败中汲取营养。

    先锋之所以从上世纪70年代一直处在行业的第一梯队,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条是必不可少的,即博格尔从起初就认识到,先锋从事的是新兴产业,属于储蓄业务,而不单单是投资。对一个公司而言,这便是灵魂、信仰。

    遍数成功的美国共同基金公司,有的靠债券起家、有的靠货币起家、有的靠ETF起家、有的兼而有之。这些有借鉴意义,但不一定适合模仿。

    未来中国的大资管时代,市场必将是一场混战。诸多金融机产品的多元化和渗透化前所未有,这给了伟大的企业以脱颖而出的机会。

    当前最关键的不是盯紧同行以及其他竞争对手在做什么,而是必须找出自己的资源禀赋。要想清楚,是做全能的MALL还是做精品SHOP;是做某一领域的领先者,还是做全能的跟随者。

    想清楚了,带上灵魂上路,不晚。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