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收藏,我们不妨从一个人说起——和珅。
贪,是和珅最大的标签。据史料确认,他还是十八世纪末的世界首富,当然,皇帝除外。据梁启超先生的推论,和珅财产大概可折合8亿两白银。
既然有第一,那么第二第三是谁呢?据说世界“第二富”是与和珅同时代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他的资产折合白银1400万两。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珅肯定不是君子,我理解的取之有道应为三点。
道理,规律上的东西
道,起码有三,道之一,就是道理,规律上的东西。我想不管从事研究什么,对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一定要摸到规律性的东西,收藏更是如此。
除去文化,现在收藏已经和投资联系在一起了,回报往往超乎想像。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喜欢收藏了呢?
很多玉器作为收藏品,其实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它流行于上流社会。孔子有句话: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关于玉器,还有一个非常震撼人心的故事——完璧归赵。这是中国最早关于艺术品收藏品的记载。
现在我们常说,目前有七八千万的收藏者,这是第四次收藏热潮。那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呢,唐代。现在的收藏观念很多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宋代文化繁荣,宋徽宗本人就是很了不起的画家和书法家。那个时代,出了一批珍贵艺术品,如清明上河图。
文化和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但并不意味着有了钱,文化就能很快发展。它必须有文化人的介入,如果当权者是文化人,宋朝的皇帝就爱好收藏,很多士大夫纷纷效仿。宋朝文化兴盛,是收藏的一个高潮。
第二次高潮也跟皇帝有关,即乾隆时期。乾隆同样是一个收藏家、鉴赏家。
第三次高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晚清民国时期。这段时间是乱世,很多珍贵宝物被八国联军抢走了,大量文物流散到民间。中国人在此后才知道什么叫拍卖。西方很早就有拍卖的观念,至今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们艺术品的拍卖也就二十多年。
我个人认为,收藏是很好的一件事。可以广交朋友,陶冶情操,让心变得安稳、平和。是一个很好的释放压力的领域。当然也有很多挑战。有很多机会,如投资赚钱。
道路,收藏途径
第二个道,道路。就是途径,我以什么途径收藏艺术品。就个人而言,分三个阶段,第一是遛地摊。我很喜欢逛潘家园。亲朋好友来了,除了故宫,我就会带他们去潘家园。
2001年拍纪晓岚第三部的时候,我答应剧组12点多到怀柔,但1点了我还在潘家园和人砍价呢,制片找了去说,你不在剧组,一定就在潘家园。遛地摊非常有趣,放松身心。
遛地摊后就进入另一种途径和阶段——进古玩店。古玩店不同于地摊,同这些人打交道不可同在地摊吆喝“这个多少钱啊?”你得平等、谦卑。他们有时候会半文半白地和你交谈,试探你对物件认识的深浅,获知你的品味后,会招呼你去店里面的一间小屋,算是vip待遇了。“我给你看一样东西。”这时就会神秘地拿出一些东西。
再后来,古玩店就不能满足需求了。这缘于收藏市场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古玩店、画廊等一级市场的萎缩。好的东西都会拿到拍卖会上去,这里可选择的余地特别大,真品相对较多。当然现在很多内地拍卖行,也存在知假卖假,假拍、拍假现象。
好的藏家自己就是专家。一次在富苏比纽约拍卖会上,一件物品被标“疑似民国”,名字写的是“乾隆御窑……”,估价为800到1200美元,最后被以1850万美金拍走。拍卖方自己鉴定为民国时物品,而圈里人也都知道这物品绝非乾隆时期的,但最后却卖出比乾隆物品还高的价。
请大家一定谨记:突然出现几个专家、领导、企业家凑到一起搞什么文化活动,比如义卖捐款什么的,这种事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个局,这些东西一件真的都没有,作假的东西首推元青花。
道德,要戒贪
第三个道,是道德。一定要戒贪。贪欲是人类共有的弱点,尤其介入收藏领域后,就会总想,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是我的呢?
我第一次发觉自己的贪欲,大概是30多年前,在旅顺博物馆参观,我那时是沈阳军区的一名武警战士,头一回看到那么多大块的黄金在玻璃窗里罩着。当时有人给我照了张照片说,你的眼睛隔着镜片都能看出贪婪。后来我知道为什么我演和珅特别合适了。
贪欲一定要戒。一切上当受骗都源于贪。有时在潘家园就发现,很多人不是来摆摊,而是来“溜达”的。
“全世界就三个。”
“多少钱?”
“十万块钱。”
最后讲到八千。
所以要不断克服自己的贪欲,一贪眼睛就模糊。老觉得天上掉馅饼,其实是地下有陷阱。
除了戒贪,还要戒骄戒躁。尽量低调点,尽量平和点。不管你收到什么镇宅之宝,一定要平和。因为从传统文化来讲,收藏是一个雅志。诚然,收藏也是一种投资,但万变不离其宗,它是一个充满文人色彩,陶冶情操的事情。
今天中国的新贵疯狂购入艺术品,其目的很多是想让自己更像一个贵族,这多少带有一种炫耀。我们常说收藏艺术品是终极炫耀,这是更高层次的炫耀。在这个圈里,谁跟谁说开了一辆宾利,背了什么LV,谈论什么爱马仕,那简直太逗了。收藏艺术是终极炫耀,有时可能带有附庸风雅的色彩,但这无可厚非。
还有人收藏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社会压力,把美好的事物置于眼前,放在手里摩挲、把玩,来缓解自己的心境,放松心情。尤其当我们进入中老年阶段的时候,作为一种爱好,老有所为。
我的看法是,投资也好,投机也罢,正统的收藏也好,或者现代病态收藏也好,客观上说都是花自己的钱为中华民族守望优秀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