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管理层已经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即要顺应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置身于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中,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就是要顺应经济结构转型的要求。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转型,过去建立在人口红利基础上的“投资+出口”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将被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取而代之。笔者预计,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的重要特征将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工业的衰落和轻工业景气度的提升,以及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程度的下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因此,证券市场是否能够顺应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主要在于能否体现出经济结构转型过程的上述特征,而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能否体现经济结构转型过程的变化。
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既能够反映监管层在引导企业上市方面的政策导向,也能够反映证券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情况。回顾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分行业的市值分布情况看,证券市场的确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历史发展脉络,也的确是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的。
1993年,A股市场中房地产行业的市值占比高达23%,随后的七年间,这一比重虽然下降至8%左右,但房地产行业的市值占比仍然位居第二位。2007年之后迄今,随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金融行业的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石油、煤炭企业的上市也使得采掘行业的市值占比超过10%。从行业分布来看,证券市场反映了中国过去二十多年来的以房地产投资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也说明证券市场较好地完成了为那个时期实体经济服务的任务。
不过,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证券市场却没能顺应这一变化,服务实体经济的任务完成地并不理想。虽然近一年多来,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制度变革和业务创新的加速期,但目前距离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还有差距,这从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中可以得以体现。
近三年以来,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由52%提升至55%,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由54.8%下降至51%,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受此影响,轻工业增速由2009年末的8.7%提升至目前的10.1%,而同期的重工业增速却由11.5%降至9.9%。通过对十多年来的数据分析,目前位居市值权重前三位、占A股市场市值权重超过40%的金融、采掘和机械行业的业绩与重工业增速更具有正相关性。因此,A股市场也就会更多地受到近年来重工业增速持续下滑的拖累。这样一来,证券市场既更多地受到经济下滑的负面影响,也无法更多地分享到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正面推动,还导致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下滑。
以反映上市公司质量最重要的业绩指标为例,作为“经济运行中最具优势群体”的上市公司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内,整体业绩增速并不明显优于工业企业整体状况,甚至很多时期还明显低于整体水平,这在最近三年表现地尤其明显。截至去年9月末,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为-1.82%,而A股市场整体业绩增速则为-2.07%,而且也没有像工业整体那样出现降幅收窄。如果剔除掉金融行业以及中石油、中石化,这一数字为-29%。当前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未能体现转型期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是A股市场整体业绩情况差于宏观经济、未能体现出上市公司“优势群体”特征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存在缺陷,就无法很好地体现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也就无法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资本市场也就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也就无法完成为转型期的实体经济服务的新任务。
在管理层提出金融行业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基调下,当前这种未能体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要求的行业分布应该成为证券市场政策调整的重点。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的改善和优化能够顺应当前和未来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期要求,同时还可以减缓A股市场来自经济转型的阵痛,而更多地分享到经济结构优化的积极效应。(作者李剑峰,系财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