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经济复苏脆弱 美联储短期难结束宽松

2013年02月20日 08: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上周结束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再次重申维持量化宽松政策不变,并表示美国经济距离“完全健康和充满生气”的全面复苏还很遥远。若不算“扭转操作”,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已经推出四轮量化宽松措施,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扩张至3万亿美元 ,长期基准利率持续保持在零水平。尽管美联储内部对于何时结束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已经显露出分歧,但考虑到经济复苏仍然温和,短期内美联储宽松政策立场恐难动摇。

  经济指标改善有限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月汤森路透/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从1月的73.8升至76.3,创下三个月来新高,好于市场预期。纽约地区2月制造业指数上升至10.04,远好于此前市场预期的-3.0,为七个月来首次扩张。

  尽管多个经济数据表现有所起色,但美联储最为关注的失业率和通胀指标尚未出现明显改善。1月美国失业率为7.9%,较前一月小幅回升,通胀水平仍远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而根据美联储去年底设定的政策目标,宽松政策调整的“门槛”是失业率降至6.5%以下,当前水平距离这一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在1月30日结束的最近一次货币政策例会上,美联储宣布维持现有货币政策不变,继续以每月850亿美元的规模购买长期国债和住房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直到就业市场“实现显著改善”。

  对于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依然态度坚决。他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表示,在失业率仍接近8%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距离“完全健康和充满生气”的全面复苏还很遥远。他同时重申美联储将继续提供适应性的货币政策,以实现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的承诺。

  美联储长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引发输出通胀和货币战争的担忧。伯南克辩护称,如果宽松政策能够使美国经济复苏,全球经济也将从中获益。

  对于未来政策走向,多数市场分析师预计今年劳动力市场不会出现美联储期望的那种明显改观,因此美联储会继续购买债券。法国巴黎银行北美首席经济学家科罗纳多预计,未来美国经济的表现将略低于美联储的基本预期,资产购买计划将持续到2014年。

  量化宽松风险不可低估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是特殊经济情况下的非常规手段,对美国经济短期是好的,但长期会有潜在的通胀风险。短期来看,这种债务陷阱对债权国不利,中国还继续面临热钱流入的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不好把握。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量化宽松可以说是双刃剑,在刺激资产泡沫和经济的同时,未来退出时也一定有极大的负效应。美联储和日本央行等推出的无限量的资产购买计划,实际上已经把新兴经济体都卷入到量化宽松阵营当中,包括巴西 、印度等很多国家都在被动的进行量化宽松。全球“货币战”风险在加大。而货币战一定会引起贸易战,这对全球经济影响非常大。

  美联储内部已经对量化宽松政策的存续时间显露出分歧。在最新的货币政策决议投票中,12位拥有投票权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中有11位投赞成票,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投了反对票。她担心继续推行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加大未来经济和金融失衡的风险,且有可能推升长期通胀预期。

  此外,克利夫兰联储主席皮亚拉托15日表示,目前的开放式资产购买计划面临诸多风险,其带来的效益也日渐减弱。为了最小化这些风险,美联储应该以削减资产负债表为目标,而不是在今年年底以前继续维持当前的资产购买速度。但皮亚拉托不具备今年的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货币政策投票权。

  由于其他货币争相贬值,美元指数近期稳步攀升,目前处于80.58的一个半月高点。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将公布上次货币政策例会会议纪要,如果纪要显示美联储决策层对于提前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的呼声并不强烈,可能使美元进一步上升的力度有所减弱。


(责任编辑:魏京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