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低收高抛购物卡 春节黄牛党很忙

9折收卡9.6折卖出月入2万元,购物卡套现暗藏灰色利益链
2013年02月19日 07:59   来源:长沙晚报   

  “有卡吗?高价回收。”大年初九下午,五一广场往来人群络绎不绝。平和堂的连廊下,十几位倒卖购物卡的“黄牛”手持“回收”招牌,不时向人们招揽生意。春节过后,购物卡回收又火爆起来:8至9.5折收进来,再加价卖出去,最多的能净赚10个点。在购物卡倒卖过程中,卖卡的变了现、倒卡的赚了差价,买卡的得了便宜,表面“看起来很美”,事实真是如此吗?购物卡二手市场火热的背后暗藏着怎样的灰色利益链?连日来记者展开了调查。

  春节购物卡二手市场火起来

  春节前,市民朱小姐的单位福利,是两千元某商场的购物卡,转了一圈商场后,她决定把卡卖了。“商场东西价格太高,又不合我意,不如变现。”经过跟“黄牛”讨价还价,最终9.5折成交,卖了1900元。

  大年初九下午,按照朱小姐的路径,记者来到五一广场平和堂的连廊下。以卖卡为名与一位倒卡的L姐聊起了“生意”。L姐是邵阳人,她和老公都在五一广场收卡。L姐介绍,春节前后是收购物卡的旺季,节前几天最火,一天收三四万元没问题,而且买的比卖的还多。节后少一些,但每天也有一万元左右。

  收卡一般先谈价格,后验卡内余额再付款。“新发的带密码的卡不需要验,没密码的需要到商场收银台验一下。验过卡后再到附近的银行验钞票,确认后一手交钱一手交卡。”L姐说。收这么多购物卡,难道不怕砸手里?L姐说,春节前是二手购物卡需求高峰,有时候收的还不够卖的。还有的人买打折卡,去商场买一般不打折的奢侈品。“而且购物卡一般没有有效期,一时不出手也不要紧。”

  9折入手9.6折出手

  “你用我的卡交款,我给你打折。”在黄兴路附近一家商场的收银台前,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士不断地和前来交款的顾客这样商量。除了卖给上门要卡的单位和个人,也有一些“黄牛”直接蹲守收银台,刷卡赚钱。

  倒卖购物卡究竟能赚多少钱呢? 经过反复打探,记者了解到目前长沙的行情是,根据卖卡额度大小和商场不同,“黄牛”收购价从8折到9.5折不等。而“黄牛”再卖出,起码都是9.6折,这一来一去,“黄牛”就能赚不少。一位商场收银员帮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你消费4000元,“黄牛”代刷卡,卡是9.2折的价格收的,实际上黄牛只要支付3680元,净赚320元。如果“黄牛”9.9折帮忙刷卡,你可以少付40元,“黄牛”也能赚280元。

  相比商场门口蹲守,更专业的“黄牛”出没于网络。记者在长沙58同城网站,输入“购物卡”,搜索出624条买卖信息。而在百度上,甚至能搜索到专门回收购物卡的网站,对长沙所有商超购物卡、加油卡等一网打尽,而且还提供发票。保守地算,一个“黄牛”春节期间平均一天收1.5万元购物卡,一个月就是45万,按平均5个点算,也能净赚2万多元。

  记者手记

  实名制没“卡”住腐败产业链

  近年来,购物卡在社会上逐渐流行起来,成为许多企业单位发福利、送礼的首选。事实上,这一张小小的购物卡,衍生出一条灰色利益链;同时,也滋生了一种较隐蔽的行贿受贿方式和偷税漏洞。L姐就告诉记者,有的人一次卖几十万元的卡给他们,“这些人先在商场买几十万元卡,用发票在单位冲账不用交税,再把卡卖给我们,实际赚了两道。”

  事实上,为从源头上规范购物卡销售,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多个文件,试图从根上杜绝购物卡在流通环节的倒买倒卖。2011年5月,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制定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规定,一次性购买1万元及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即购物卡)的单位或个人应进行实名登记,且记名商业预付卡面值不超过5000元;2012年9月,国家商务部公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商家并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规定购买超过1000元的购物卡要求实名制,但是并未规定用卡实名制。因此“规范购物卡发卡,阻断行贿受贿和偷税漏税”初衷并未落到实处。

  专家观点

  治疗“卡腐败”须各部门联动

  如何遏制购物卡腐败?专家认为,一方面税务、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加大对购物卡销售、回收、套现的全过程监管,商务部门应加强发卡企业管理,工商部门应及时介入查处商业欺诈、保护消费者权益,公安部门打击违规倒卡行为等。另一方面要严查公款购卡行为,税务部门要加大企业账目的核实与发票查验,从源头堵住易发生的腐败。


(责任编辑:关婧)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