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电商不会告诉你的秘密:小商品反而很“昂贵”

2013年02月18日 15:28   来源:理财周刊   

    案例:

    今年1月,刚考取驾照的黄小姐从4S店开回了自己期待已久的新车。当天晚上,她便迫不及待地登录了自己最常逛的某大型电商平台,为爱车选购各种车内装饰。在几番“海选”之后,黄小姐最终花788元购买了一套曾在同事车内见过的丹尼皮汽车坐垫。一周后,当黄小姐兴冲冲地拉着同事参观新车时,却被告知这套汽车坐垫在实体店购买其实只要600多元。

    “因为是第一次买车,所以我对汽车产品的市场价不熟,但我一直笃定地认为大型电商的价格肯定是比较便宜的。我记得这款坐垫当时在网上的标价是988元,打折之后是788元。我看到买的人很多,又想起之前同事也提过这款坐垫比较好打理,搭车时我也觉得坐着舒服,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下单买了一套。没想到同品牌同款的坐垫在朋友后来介绍我去的几家汽车用品店都只卖650元左右,看来也不是所有东西都是网上的便宜。”

    分析:

    虽说电商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价格优势是电商最重要的优势。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电商会傻得把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定得比对手或实体商铺更低。与传统实体零售企业相比,电商对于价格的设置更为灵活多变。除考虑基本的商品成本及供求关系外,市场热点及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也是影响电商定价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电商企业在设置价格时往往会将热门数码电子产品、大型家电等顾客价格敏感度高、比价意识强的商品拿出来打价格战,给出的价格也较竞争优势。

    但另一方面,电商们在对厨具、玩具以及汽车配饰等标准化程度不高、消费者比价意识不强的小商品进行定价时,却常常会采取“高价策略”。虽然这些小商品页面可能也同样被冠以了“史上最低价”、“限时抢购价”等吸引消费者的亮丽噱头,但这些所谓“促销商品”的售价有时甚至会比实体商铺的普通零售价更为“昂贵”。此外,对于供应商特供的独家销售品,电商企业一般也很可能会因消费者无从比价而给出相对较高的标价。

    点评:

    大部分网购消费者都会因几次便宜购入价格敏感度高的商品而对某一或某几个电商平台产生“价格信任”,并进而形成“某某家买什么都便宜”的潜在认同。但电商企业都是玩转“定价策略”的高手,消费者的这种习惯性判断往往只对市场热门商品较为适用。建议消费者在网购非热门商品,特别是一次性购入多件小商品时最好稍微多浏览几个同类型电商网站或淘宝网店“比一比”再出手。虽说差价不一定很大,但几次积少成多,或许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数目。

(责任编辑:马欣)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