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万科牵手美头号房企进军美国

2013年02月18日 08:32   来源:南宁晚报   

    日前,万科首次进军美国,与素有“美国头号房企”之称的铁狮门公司签约,合作开发旧金山富升街201地块。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内地客当前正兴起一股新的美国投资热潮———“隔海买房”。国内地产企业进军欧美市场,其实最终赚的还是国内投资者的钱。

    或借力发展商业地产

    铁狮门成立于1978年,旗下物业总值542亿美元,全球管理325个项目。其中包括1200万平方米商业物业和920万平方米住宅,包括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中心、柏林索尼中心等,是全美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自1978年以来,铁狮门收购、开发、运营的物业价值超过550亿美元,其中包括超过1100万平方米的优质写字楼和92000个住宅单元。

    一业内人士表示,万科开拓国际市场选择与美国铁狮门这一经验丰富的公司合作,或为借力发展商业地产。双方合作有望实现共赢:铁狮门拓展中国商业地产有大量资金,同时需要有一个当地成熟的伙伴;而万科找铁狮门这个国际一流地产商合作开发国际市场是风险最小的办法。

    万科觊觎美国市场之前已有端倪。去年7月底,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透露了他的一个发现,“2012年中国成为美国房地产物业的最大买家,

    占了整个国际销售额的11%,此轮移民潮很多都是投资房地产,在美国纽约寻找投资机会,使得未来有更成熟的业务计划。”王石在今年1月底出席达沃斯论坛时表示,万科去年在香港进行并购,今年将往北美开展并购,首季度在美国将有投资项目落实,未来陆续在其他国家开展投资。

    房地产商频进军海外

    1月22日,在万科B股转H股方案的新闻发布会上,万科总裁郁亮表示,万科置业未来将继续进行在香港本土的发展。1月23日,万科置业与香港新世界发展联合投得新界区港铁西铁荃湾西站六区物业发展项目,作价34.34亿港元。这是万科在香港房地产市场拿地首战告捷,也意味着万科的海外国际化业务发展平台正式落地。

    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由于此次是万科作为内地房企在香港地区的首次拿地,希望以该项目作为打响香港地产市场的第一炮,并从中积累拓展海外市场的经验,因此万科希望一举夺地成功,出价难免激进。万科与新世界此次高价夺地存在特殊因素,并不反映当地发展商对后市的普遍乐观。

    另外,记者了解到,今年已有12家内地房企在香港和新加坡发债融资,整体涉资超过350亿元,已超过2012年全年的一半水平,最新加入的是龙湖地产。  

    进军欧美其意在国内

    为什么如此多的房地产企业出走海外,难道是因为国内调控对市场打击过大?王石否认说,从长远来看,真正的房地产发展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现在中国城市化过程只有50%,相信中国城市化在达到70%之前,房地产市场发展不会停止。

    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则很直白地说:国内地产企业进军欧美市场,其实最终赚的还是国内投资者的钱。

    杨红旭表示,就目前看来,一些大企业去国外拓展,是想在国外开发项目,但是希望国内的人去买投资的项目,所以他们熟悉国内的购房需求,在国外,尤其像旅游地产,容易吸引国内的有钱人和中产阶级去购买。

    而中国内地客当前正兴起一股新的美国投资购屋热潮——— “隔海买房”。美国的三大主要华裔聚集区,即纽约市区、洛杉矶周边地区和北加州一带的房地产市场近期刮起了一阵现金抢购风潮,而其中来自中国的购房投资金额已经超过了原先排在第一位的加拿大购房者的投资金额,业界人士将这股风潮称为“中国风”。

    房地产资深专家韩世同认为,地产企业的海外战略一举三得,首先有利于减轻国内楼市调控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而目前欧美的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拿地价格比较低,在海外抄底也是个好机会。

    另外,地产企业还能借此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本报综合)

(责任编辑:郑海斌)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