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大型上市公司在香港配售,新发行规模相当于原H股总股本的17%,在价格上有近10%的折让。此举引发该公司股价大幅调整,甚至波及整个港股市场,当天港股因此出现了三个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虽然这其中有股市本身也需要调整的原因,但某公司配售新股的利空因素,还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股市是全球资金配置的市场,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不缺乏流动性,但此刻的表现还是说明,扩容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说,都是有不小压力的。
联想到沪深A股市场,此刻不应该忽视的是,尽管新股没有发行,但形形色色的再融资还是在积极推动之中。不断有公司推出再融资计划,也有的公司此前已有了再融资安排并且获得了批准,只是因为行情不佳,股票市价与发行价倒挂而被搁置了起来,而现在就在准备实施了。客观而言,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再过一段时间,A股很可能会出现再融资高潮。在实践中人们也经常会发现,往往上市公司在获得了巨额再融资以后,净资产收益率反而下降了,业绩非但没有能增厚,反而被摊薄。因为公司再融资以后,规模是上去了,但业绩并没有同步跟上。所以,长期以来,以定向增发为主的再融资,在市场上并不怎么受欢迎,常常是某个公司一旦宣布要再融资,其股价就应声而跌。
诚然,就像暂停发行新股只能是非常规现象一样,在股市中也不可能没有再融资。问题在于,如果不能确保实施再融资的公司提升业绩,那么这样的再融资是否有必要就成问题了。从法律层面来说,谁也不能做出提升公司业绩的保证。那该怎么办呢?就只有强化其信息披露,让投资者在充分把握信息的基础上来决定是否同意、是否参与的判断。所以,对于那些准备再融资公司来说,不妨也像拟发行新股的企业一样,同样严格核查其财务等各种数据信息,同时还要明确,对于凡再融资后业绩没能达到原先预测水平并且也没能给出合理解释的公司及其保荐机构,应给予必要的处罚。这既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需要,也是推动市场健康发展、遏制圈钱行为的需要。
顺便提一下,在沪深市场,上市公司再融资无论绝对量还是比例,都要远远高出海外市场。这在新股上市有限,股市规模还不太大时,还能为市场所认可,但在今天的市场规模和条件下,已越来越难以接受。去年银行股不振,一个原因就在于投资者厌恶其无休止的再融资,而如今银行股的强势崛起,不能不说与管理层同意其降低分红率以充实净资产和通过其他非股权融资形式筹集资金有关。看来,在现实条件下怎样合理再融资,确实值得再深入仔细探讨。而在当前,加强对再融资企业的严格核查,恐怕是最迫切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