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的一则消息在“80后”一代中引起共鸣——在广东打工的小陈和小宋为回谁家过年大吵一番,二人为此要闹离婚,尽管法官做了大量的调解劝导工作,但一对小夫妻还是分道扬镳。又到春节了,对很多年轻夫妻来说,“回谁家过年”又成了件纠结的事。不仅是远在他乡的为此争执,就算是在同城居住的也一样难选择,因为不论在谁家过年,总有一方父母会寂寞,总有一个儿女要内疚。让两家父母一起和孩子过吧,老人们又觉得处处不方便。除夕在哪儿过,真的不能“三全其美”?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稿件统筹邓晶龙周白石
“一年在她家,一年在我家,轮着吧。”“永远达不成一致,今年选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关于在哪家过年的问题,记者通过微博发起了一次调查,参与者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夫妻,他们都在为“年在谁家过”而纠结,虽然有种种解决方案,但都觉得“不完美”。
在调查中,“每年陪一家”的做法大约占了五分之一。采用这种方法的年轻夫妻多是双方家都在外地,自己工作在天津。这种“三地生活”的状态,让他们只能每年“就合”一家。看似“公平”的过年策略,每年却总有人会不开心。网友“举双手支持”说:“今年轮到陪老公回他们家过年了,我爸妈来了好几个电话,说心里别扭,我这也不踏实。”
“双方父母和小两口一起过”的策略,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最合理,但网上调查表明,这种方法的支持率只有15%左右。选择这种方式的多是“同城家庭”,因为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过年就“三合一”。不过,这种做法也会有“副作用”。网友“蘑菇厨师”说:“我们已经这样过了两年了,可是,每次三家一起过完年,我们两口子准闹别扭。亲家间的关系并不好处,谁说话的口气不对了,谁在酒桌上照顾得不周到了……都是事儿。大家感觉到的并不是幸福,而是紧张。”
“分头行动”过年法,看似无奈的选择,但在此次调查中,也有8%左右的支持率。选择这种方式的多是婚龄在5年以上的夫妻,他们各自回自己的父母家过年。这样父母倒是满足了,可夫妻双方不得不分开过年。网友“小小木头”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是各回各家,其实,我们俩分开过无所谓,平时天天都在一起。可这样也有问题,首先是谁带孩子回家,因为双方老人都想孩子啊。再有,我们一个人回去了,老人又认为我们是吵架了,连年都不一起过了,哎,没法子。”
在我们发起的调查中,还有12%左右的参与者提出了其他的过年方式。比如“回一家过年,给另一家的二老提供旅游资金”或是“夫妻俩回一家,把孩子放在另一家,让老人享受欢乐”等等。不过,夫妻们也提出:“不论哪一种,反正多少有点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中,有10%的夫妻还明确表示,“这种事谈不拢,永远以争吵告终。”
“在哪儿过年”
成不少80后离婚导火索
为在哪里过年,小夫妻闹得要离婚,这事儿让局外人觉得“不值”。可是,对当事人来说,“这真是个事”。
市民李欣老家在山西,大学毕业后就在天津工作。她的爱人是天津人,小夫妻结婚后定居在天津。结婚的第一年,小夫妻回李欣的老家过年,爱人小孙觉得生活挺不习惯。到了婚后第二个春节,小夫妻把远在山西的老人接到了天津,虽然也是一家团聚,可李欣的父母觉得“处处不方便”。天天被亲家照顾着,可自己得打起精神客气着,每天心太累。自己想和女儿单独说点贴心话,又怕亲家和女婿多心,老两口呆了三四天就走了。
今年春节前两个月,李欣就提出要回老家,可小孙说:“按天津的规矩,除夕和初一都该在婆家过。”两人为此一直在争执。李欣觉得:“我为了和你结婚远离父母,平时都是在你父母眼前,一年我就回去一趟和父母团聚,你们还不同意,太不近人情。”小孙认为:“我父母身体不太好,最好多陪他们过春节,儿媳在婆家过年理所应当。”李欣自己作主买了返乡的车票准备自己回家。为了她的一意孤行,双方争吵升级,闹到要离婚。虽然经过婚姻部门的前期调解,目前离婚的事暂时搁置,但双方的感情确实受了影响。
市民政局的统计数字表明,2012年全市协议离婚人数再创新高,共有30315对夫妻协议离婚,比2011年增加了2512对。在离婚人群中,“80后”独生子女离婚人数明显上升。据民政局婚姻处负责人杨俐介绍,“80后”的“独一代”自我意识较强,结婚后为生活琐事发生争执,互不相让,最终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尤其是一些结婚不久的小两口,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认为日子过不下去了,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包括“在谁家过年”这样的问题。如果意见不统一,就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好,就要闹离婚。虽然这种“冲动型”离婚的态度是草率的,但是也可以反映出:在谁家过年,确实让他们纠结。
声音尊重老传统养成习惯就理解了
记者通过网上调查和在部分读者中进行调查,发现支持“按老规矩办事”的人数占了挺大比例,超过了30%。今年72岁的张凤芝老人说:“这过年去谁家,以前传统上嫁出去的闺女就是人家的媳妇儿,除夕和初一在婆家过。天津人有初二回娘家过姑爷节的传统。这传统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有女儿的一方觉得心理上平衡了。我自己只有两个女儿,从女儿出嫁开始,我每年都要求她们在婆家过。虽然刚一开始也有点寂寞,可是心里认同传统的过年的这种讲究,也没有那么多抱怨了。到了除夕,我们老两口看看电视,准备初二孩子们回来的东西,也挺忙活,挺高兴的。我觉得还是当老人的要调整心态,孩子们也不容易,我们应该先考虑到让他们快乐地过个年,不要让他们再有压力了。”
不少夫妻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不要非把除夕当过年,反正我们过年期间会回来。”这样的想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人到中年的石先生说:“我是天津人,每年除夕和初一上午都在我妈家过。初一下午我们就启程去大连我老婆的娘家,在那儿呆上两到三天,这样的过年方式我们坚持了近10年,挺好的。我觉得在哪里过年,都要抱着彼此理解的态度,也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声音两家都要回带上年货妈妈高兴
不论回家这件事有多少纠结,最终还是要回去的。而且,还要带上大包小包的礼物。在天津打拼了10多年的韩玉杰昨天终于忙完了工作,给员工们发了“年终红包”后,拿着礼物、领着老婆回家了。小韩当年刚来天津打工时,只是一个“洗脚工”,工资并不高。经过努力,前几年就当上了业务主管。两年前,小韩开始筹划自己的创业计划。如今,他已成功地开办了自己的美容中心。过年前,老婆特意来看他,商量过年的事。小韩的主意是,“拿上礼物,先去我妈家,再回你妈家。今年,我们也不捎什么大米、花生油了,给双方的老妈都备上营养品,再买上漂亮的唐装。给每家的兄弟姐妹都买点小礼物,只要大家高兴,就是一个幸福的春节。”
专家观点别拿过年考验爱情
对于在哪里过年而引发的家庭矛盾应该如何处理和看待。长期从事婚姻家庭研究的心理专家刘青老师认为:“这件事就和家庭中很多日常矛盾一样,不是用理论和‘模板’可以解决的。不论用什么方案,可能都会有一方不完全满意,之所以不满意,其实不仅仅为了在哪儿过年这个事,主要是把这事作为了评判谁是家庭‘权力拥有者’的标准。”
刘青老师分析,“夫妻间,特别是年轻夫妻,为了增加自己在婚姻中的安全感,就想控制对方。想建立一种家庭模式,就是以后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我说了算。你不按我说的做,就是不爱我。于是,就要把小事弄成原则问题。在家庭中,出现矛盾考验的是夫妻双方沟通的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要解决矛盾不是一定要明确‘谁是对的’,而是大家商量一个相对合适的方法。在哪儿过年这个事,也是要商量解决,不要把它上纲上线到‘不回我家就是不爱我,不尊重我爸妈’,把这件事的‘附加条件’减少了,心情就会好得多了。”(来源:天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