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新投资计划推动的信贷需求,一边是流动性激增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2013年中国所处的复杂经济环境,令央行的货币政策显得迷雾重重。
6日,央行公布《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其中明确表示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适度增长。但《报告》同时强调,经济回升和需求扩张可能会较快向CPI传导,加上全球超宽松的货币环境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宏观调控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风险”。
“央行的货币政策施展空间还是比较狭窄。”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斌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输入型通胀压力影响,央行对今年信贷投放控制不能过度宽松,然而,经济增长还需要银行信贷投放的支持,所以今年货币政策或呈现“前松后紧”态势,“前面松是为了保证经济增速,后面紧是要控制流动性溢出风险,并促使银行信贷结构调整。”
四大行信贷投放井喷
虽然央行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至今仍未明确今年的信贷规模以及增速目标,不过,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反馈的信息中,或可以略微看到全年的信贷投放趋势。
导报记者注意到,与去年年初的信贷规模增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的银行信贷投放可谓出现鲜明反转。有统计数据显示,工农中建四大行1月新增贷款投放约为3708亿元,尽管月底信贷投放力度减弱,但当月信贷投放仍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的3200亿元。随即,2月前3天,这一信贷增长态势再度出现,四大行信贷投放逼近2000亿元左右,呈井喷之势。
“如果不是监管层要求控制信贷增速,放的会更多。”7日,某国有银行山东分行的客户经理张建告诉导报记者,据他了解,有几家银行客户经理的贷款业务的审批,被从1月份拖至2月份才进行,原因就在于银行信贷增速超过预期,监管层担心风险增加,1月下旬下发了“限贷通知”。
韩斌认为,之所以出现银行信贷增速同比大幅增加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海外经济复苏增加了企业信心。同时,随着城镇化等概念的提出,各地投资计划纷纷出炉,企业参与积极性较高,带动了信贷需求增长。
《报告》也显示,今年推动内需增长的积极因素正在增多,各地发展热情较高,“在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投资需求仍比较旺盛,基础设施、产业升级以及技术改造等投资领域比较多。”
各金融机构对今年的信贷市场也较为乐观。导报记者从四大国有银行了解到,今年其新增信贷预计近3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0%到12%,略快于去年。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在其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预测,今年市场流动性将总体宽松,“预计新增信贷会达9万亿-9.5万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将达16.5万亿-17.5万亿元。”
前松后紧脉络明晰
虽然金融机构看好信贷需求,但央行今年的货币政策恐不会让其全面释放。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过快的信贷投放,除了会导致资产泡沫放大,也会给当前的物价调控带来较大难度。
“日本、美国、欧洲近期都推出了量化宽松式的刺激政策,这无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更多流动性。”韩斌表示,流动性泛滥必然会推高大宗商品价格,进而给中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使中国本土的流动性释放受到抑制。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报告》显示,多种原因可能推高今年的物价水平,如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逐步趋缓,那些劳动相对密集且可贸易难度较大的农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可能会经历一个趋势性上升过程。
导报记者比较发现,央行在去年三季度的报告中对物价调控的表述为“管理通胀预期”,但在此次《报告》中,其表述上升为“控通胀”,并强调金融宏观调控要始终关注防范通胀风险。这显示出管理层对物价上涨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正是考虑到上述因素,多名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今年将保持“前松后紧”态势。“从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虽然复苏已经确定,但力度依然比较脆弱,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偏松;到了下半年,通胀压力将较上半年加大,货币政策将倾向于偏紧。”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说。
推动信贷结构调整
当然,随着《报告》对今年货币政策“继续稳健”的定调,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细节的实施可能也成为各方猜测的焦点。
对此,王常龄表示,从现行情况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更加灵活、多样,对市场的调控不仅仅单纯局限于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短期来说,央行逆回购释放流动性依然是主要手段;如果外汇占款长期不能回升,则需要下调存准率来进行对冲,以保证市场资金供给,这种情况上半年出现的可能性较高。”
韩斌则认为,今年央行再度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可能性较大。“在市场资金面充裕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开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有益于金融资源配给,达到更好的调控效果。”
导报记者注意到,《报告》也明确,今年将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定价能力,强化价格型传导和调控机制,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同时,韩斌表示,国家也可借此推动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现在的投资大多还是国有企业带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如果下半年经济形势稳定,利率市场化推进以及信贷总量控制,都可以令银行信贷资源从较低经济附加值的企业转向新兴产业,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依靠大量投资拉动,效率不高,这也是为何中国的M2(广义货币)规模位居全世界前列的原因。”王常龄认为,央行应该通过政策调控,改变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借此促进金融领域全方位变革。
新闻同期声
央行本周逆回购8600亿元创新高
释放流动性相当于下调存准率1个百分点
导报讯(记者 时超)从央行网站获悉,7日央行再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交易规模达4100亿元,中标利率维持在3.45%。而就在两天前(5日),央行刚刚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4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此计算,央行本周共向市场注入8600亿元资金,规模空前,创历史新高。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这是央行在龙年的最后一次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为了保证节日市场的流动性,平抑市场利率。
导报记者计算发现,减去本周到期逆回购的1980亿元,央行此次将向市场净注入6620亿元,大致相当于下调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所能释放的流动性。同时,数据显示,虽然市场利率有所走高,但仍均处于较低水平,表明市场资金量较为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