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信用债市场调整压力大增 结构性恶化不容忽视

2013年02月08日 07:1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临近春节,资金的阶段性紧张抑制了信用债市场的做多热情。分析人士指出,当前驱动信用债走强的因素正在逐步减弱,风险亦在累积,虽然实质性违约事件、影子银行“粗暴”监管出现的概率不大,可局部发债企业的经营恶化不容忽视,后期信用债市场仍面临着较大的调整压力。

    信用债面临调整压力

    从需求角度来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债券基金的发行速度便出现了持续下降,在股票市场强劲反弹的背景下,目前信用债需求正面临拐点。

    “尽管部分机构可能会出于春节期间持有票息的考虑,而选择买入信用债,但个人认为此类操作的风险较大。”一位券商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首先,目前海外市场风险资产趋势看好,春节期间更可能累积的是对国内风险资产的利好;其次,春节后信用债供给会继续加大,同时伴随着需求的下降,届时信用债的调整压力会更大。”

    毫无疑问,当前业界对信用债需求方从债券到权益的转换,以及影子银行清理带来的需求冲击较为担忧。

    不仅如此,就供给方面考量,由于当前发行利率不断降低,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发债融资。如铁道债已将发行日期提前至3月,去年则是在6月方开始发行。再者,伴随地方政府换届完毕,届时地方投资需求将加大,城投债的发行亦会放量。公司债方面,目前仅证监会批准的规模就有621亿元,大幅高于2012年同期不足80亿元的水平,甚至高于2012年6月牛市的规模。若再加上董事会预案和股东大会通过的规模,合计将达到1662亿元。

    “从往年的经验来看,1、2月往往是信用债供给的‘小月’,而3月会成为‘大月’。”上述交易员称,“2012年3月信用债的供给量达到了4330亿元,比去年1月和2月分别上升了289%和72%,承销机构与发行方都选择在春节之后集中释放融资需求,这对于市场的承接力将构成极大考验。”

    综上,鉴于节后信用债进一步放量的判断,加之未来股市或将继续上涨,则信用债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结构性恶化不容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继超日太阳债项评级下调后,1月份并无债项评级下调的个券,但亦出现了几起主体评级下调的个例。其中,包括凯迪电力、万正集团、庞大集团、远东集团等,评级下调企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

    在国泰君安债券分析师陈岚看来,“宏观经济虽有企稳,可部分发债企业仍存风险,信用警报并没有解除”。

    首先,当前的危机救赎成本正在升高。信用债的风险缓释最终需要财政买单或是银行支援,然而,今年中国无论是财政实力还是银行资产质量都会有所下降。一方面,坚持房地产调控,意味着土地财政收入的减少,民生和保障意味着财政支出保持刚性,地方财政实力进一步遭受压缩。另一方面,企业去产能、去杠杆将使银行资产质量下降成为趋势,这一过程同时还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所受的冲击,最终也将影响其对不良资产的救援空间。

    其次,市场隐患逐渐增加。由于去年债券市场行情火爆,配置需求旺盛,债券融资成本优势凸显促使大量企业集中发债,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等新产品大行其道,低资质信用债发行规模激增。

    不过,很多企业的债权融资只是用于借新还旧维持资金链不断裂,并不是扩张经营。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短期行为缺乏实际盈利的支撑,很可能随着企业亏损走向危机。

    来自南京银行金融市场研究部的观点亦认为,信用风险事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这与短期经济反弹并不矛盾,因为此轮复苏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去产能的推进。

    对此,多位券商高管亦坦言,现阶段,管理层已把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底线,这对于信用债是一种实质性的增信,最大的受益者是行政属性最强的城投债。不过,产业债的风险分化则会加速,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是符合政策目标的,结构性恶化料会出现,但这不属于系统性金融风险。

    关注市场后续动态变化

    显然,1月的信用债市场走出了一波牛市变陡行情,资金面的极度宽松导致短端收益率大幅下行,信用债收益率曲线迅速变陡。可与此同时,利率品种表现较为平淡,收益率低位震荡,并没有走出牛市行情。这样的走势表明相对于当前的基本面和资金面,短端品种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预期,达到了收益率的阶段性底部。

    而展望一季度的后半段,资金水平有望保持宽松,却难“再下一城”,市场普遍判断,当前信用债曲线已经反映了利差下行的预期。如果说2012年行情为“龙抬头”,那么2013年在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下信用债行情仅为“小龙戏水”,尤其站在目前的时点来看,估值并无优势。

    具体到投资策略上,对配置机构而言,目前仍建议放慢配置节奏;对于交易型机构,建议继续降低过度的杠杆,缩短久期,等调整后再介入长久期低评级信用债。

    此外,投资者还需对部分年报预亏的发债企业予以关注。目前,预告亏损的发债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尤其是新能源)、钢铁、化工这几个子行业。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在信用评级下调序列之中,这将会令市场的风险谨慎情绪重新聚集。”多位商行交易员称,“若该情况持续发酵,则届时信用利差将不能抵补其真实风险,因此,投资者持券介入仍需保持谨慎。”

(责任编辑:王笑雨)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