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走“卖萌”路线 蛇年饰品市场努力传递“正能量”

2013年02月08日 08: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十二生肖在每年都被中国人视作吉祥的象征。农历龙年即将过去,即将迎来中国传统的农历蛇年,市场的蛇年吉祥物和春节饰品已纷纷“出洞”。记者近日走访武汉各商品市场发现,大大小小的蛇年饰品已纷纷上架,各式各样的吉祥贴画、横幅、春联、红包、新年贺卡等都画上了蛇宝宝的形象。大多数蛇宝宝的形象都很可爱,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尽管生活中的蛇看起来并不可爱,但今年饰品厂家颇费心思,推出的新年蛇饰品纷纷走“卖萌”路线,形象可爱讨人喜欢,蛇年饰品市场努力传递“正能量”。

    消费者:看到积极的一面

    记者走访武汉多家商场以及商店发现,为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蛇年生肖饰品普遍淡化蛇元素,除可爱扮萌外,外加时尚潮流;相反,逼真写实的仿真造型则极其少见。而对于蛇年礼品的选择,市民们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蛇比较可怕,很多人接受不了,把人吓着了也不够吉利。”在武汉徐东销品茂购买礼品的范先生说,中国传统的市民眼中,蛇的形象趋于可怕,送人礼品时还需三思而后行。

    而对于大多数80后、90后的消费者来说,恐怖的蛇的形象只是人们的“杯弓蛇影”,在选择消费对象时,很多人表示并不受影响,甚至更多地看到积极的一面。

    随后,记者在家乐福的饰品区也看到,各式各样的蛇年饰品已经上架,春联、新年“福”字、贺卡等应景地印上蛇的图案,生肖蛇造型的毛绒公仔也印有美女蛇、贵妇蛇等可爱形象,有的“蛇宝宝”还头戴财神帽,身扎蝴蝶结,“萌态”十足。

    “我个人对于年货种类的挑选,只要喜欢就行,不受生肖的影响,”在湖北大学读大三的王小姐说。正在沃尔玛超市挑选蛇玩偶的黄女士在为蛇“撑腰”:“这个蛇娃娃就是买回家做装饰的,很可爱啊,过年就要有这样的气氛。”

    生肖蛇金饰品在农历年前同样开始走俏,商家纷纷推出造型新颖别致的蛇年金银首饰、纪念类产品等,各类摆件、吊坠和金银工艺银条、金银币等多以可爱的卡通造型为主,偶见“灵蛇献瑞”等还原真蛇造型的物件。

    商家:销售情况比预想好

    由于今年为农历蛇年,蛇年有“蛇头鼠尾”之嫌,武汉从事春联和饰品生意的商家们,今年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大打生肖牌,一些与蛇元素结合的春联和饰品显得较为低调,主导市场的仍是寓意吉祥的传统品种。

    “尽管生肖蛇的新年饰品和龙相比销路稍微差一点,毕竟中国人肯定喜欢龙的多,但卖得也还不错了。”汉正街的摊主卢女士边忙边说。另一位摊主蒋先生也表示,蛇的新年饰品卖得不错,尽管个别顾客怕蛇,但毕竟是过年的应景之物,总要买点回去装饰一下,而且今年的卡通蛇并不让人感到害怕。

    为了让“灵蛇出洞”,众多商家也纷纷表示乐观的态度。

    武汉徐东古玩市场的严老板说,蛇乃“小龙”,聚财进宝,并且将牛鬼蛇神引出门,即可避邪又能祈福,所以今年不仅蛇的礼品畅销,牛也跟着“沾光”。店里工作人员介绍,生肖饰品历来被视为吉祥象征而十分走俏。尽管有个别消费者怕蛇,但作为过年的应景之物,多少还是会选择一些形象卡通可爱的购买。最近一段时间,蛇年饰品开始逐渐升温。销售情况比预想好。

    其实金蛇群舞,并不寂寞。记者在金逸电影城看到,喜羊羊与灰太狼一年一度的贺岁片已经上映,虽然今年片名中的“过蛇年”叫得没有以往“牛气冲天”和“闯龙年”那么响亮,但依然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蛇的卡通形象也很可爱,过年图喜庆,不应受旧的想法的影响。”一位电影城的负责人说。

    记者在百度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喜气羊羊过蛇年票房追踪、讨论专帖中显示,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中票房依然走高,由此看来蛇年并不难“缠”。

    专家:“蛇”弃文化中的负面效应

    “实际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对蛇是崇拜的。例如,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与女娲的形象是人首蛇身。并且,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包括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陈五云在内的专家学者表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速,世界各地的文化相互交织,年轻一代受封建思想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小。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市场和社会大众应更多地关注文化的“正能量”。

    陈五云表示,在传统民俗中,蛇并不都是不吉利的象征。蛇也有“机智、灵动、聚富”的寓意,例如“祥蛇聚富”,还有“看家蛇”一说。同时蛇也是幸运、吉祥、神圣、爱情、幸福、长寿、生殖、财富的代表。

    记者发现,大多数饰品上蛇宝宝的形象都可爱亲民,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此前,十八大众多代表热议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应更多地向社会传达正能量,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蛇”弃文化中的负面效应,欢欢喜喜过一个平安祥和的蛇年。

(责任编辑:王笑雨)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