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多晶硅“双反”中国会“手软”?

2013年02月05日 07:44   来源:国际商报   

    “中国很可能不对从欧美韩进口的太阳能多晶硅课征‘双反’税,原因是这将对中国本土太阳能硅片、电池、模组供应商等下游制造商产生冲击。”这种说法在中国多晶硅制造企业看来实属歪曲事实。

    美国投资机构美新集团(MaximGroupLLC)分析师艾伦(Aaron)近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很可能不对从欧美韩进口的太阳能多晶硅课征“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原因是这将对中国本土太阳能硅片、电池、模组供应商等下游制造商产生冲击。

    但在中国多晶硅制造企业看来,这一说法实属歪曲事实。

    “中国多晶硅制造商在技术、产业规模方面都具备了主供应能力,在征‘双反’税后,中国多晶硅将成为供应主力,并能保持价格稳中有降,不会增加下游负担,为光伏提供原料保障。”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2月1日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国际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商务部拟在2月20日对此案进行初裁,6月20日作出终裁。市场预计初裁税率可能在40%左右。

    征税后硅价仍将处于低位

    中能硅业是去年向中国商务部提起对欧多晶硅“双反”调查申请的四家中国企业之一。根据相关程序,初裁结果有可能在今年2月下旬公布。

    但美新集团的研究报告指出,“虽然对进口的多晶硅课税将可报复美国对华光伏加收关税的做法(欧洲也考虑跟进),但这么做对中国本土太阳能硅片、电池、模组供应商的冲击恐怕会高于其受惠程度”。

    报告指出,市场猜测中国可能会对进口的多晶硅课征50%的关税,这意味着多晶硅价格将会上升至30美元/公斤,进而让中国太阳能模组的每瓦特最低制造成本上升0.05美元至约0.65美元;相较之下,目前中国太阳能模组的每瓦特平均售价仅为0.60~0.65美元。

    吕锦标认为,报告意图很明确:引起中国光伏下游企业的反对,给中国的“双反”施压。但他表示,“下游企业承压”一说根本站不住脚。

    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交易的太阳能多晶硅约23万吨,交易均价约26美元/公斤,达到历史低位。但吕锦标说,若中国对美韩欧开征“双反”税,下游制造商将相对更依赖国内多晶硅供应商,这固然会推高目前国内多晶硅约16美元/公斤的现货价格,但不会超过25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多晶硅供应充足,硅价将受供需平衡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2013年保利协鑫等国内一类企业确保10万吨以上的供应。这将满足国内七八成的多晶硅需求量。“所以对中国光伏下游企业而言,多晶硅‘双反’税挡住进口的同时,并不会影响硅料供应量,也不会增加硅料采购成本。”吕锦标说。

    再驳“贸易报复”论

    除了使用“报复”一词形容中国的“双反”调查,报告还指出:“中国展开的调查政治意味浓厚,预期中国方面的判决至少会等到欧盟于5~6月份决定是否要向中国太阳能产品课税后才出炉”。

    吕锦标再次对国际商报记者强调说,中国多晶硅提起“双反”是由于中国多晶硅产业受到进口多晶硅低价倾销损害,是产业本身利益受损后正当的维权行为,并不是西方国家想象的出于政治目的。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2011年,从欧盟进口的多晶硅价格逐年降低,从2008年1378元/公斤大幅跌落至2011年的376元/公斤,降幅高达73%。2011年以来,被调查产品的价格下跌情况更为严重。2011年1~6月,平均进口价格为462元/公斤,但2012年1~6月的价格已降至174元/公斤,价格一年内下降了62%。

    此外,申请人提供的证据额充分证明,2011年5月~2012年4月,美国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达到54.41%,韩国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达到48.77%。国内相关产业因此陷入困境的报道也频现报端。

    “欧盟对中国太阳能产品提起‘双反’是另外主体的案子,由于受理机构、申请主体和标的不同,中欧互诉的两件案子是完全独立的,推进程度遵循自身情况,并不存在相互影响进程的猜测。”吕锦标说。

    事实上,尽管中国已祭出“双反”大旗,但欧美韩等地区去年12月份对华出口的多晶硅还在增加。硅业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6754吨,环比增加17.0%。

    对于其中原因,吕锦标解释说:“中国决定对国外多晶硅进行追溯征税后,一些国外企业便在中国设立许多临时公司进口硅料,造成中国进口量不减反增。一旦中国征税,这些公司又会关门。”

(责任编辑:郑海斌)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