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温州、鄂尔多斯等地民间借贷债务违约不时出现,这已经说明信用违约的信号,而金融层面或投资领域的信用违约出现的概率日益加大。可以说信用违约绝非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专利,对于此,我国需要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研究中国银行业资产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建立在M2高速增长货币超发的基础之上。笔者依据金融投资学与经济学及现实中国目前银行体系、影子银行风险累积等多重因素分析,中国金融系统的信用违约的严峻形势,出现风险概率增大,信用违约绝非是世界其它国家的专利,只要是市场经济,信贷急剧放大并控制不好就会在某个时点出现信用违约。具体到何时出现,或出现何种程度,则需要观察其面与监管层的措施应对情况。
据最新银监会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达到131.27万亿元,总负债达到122.63万亿元。2012年也成为资产总额增加最快的一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年新增总资产规模达到19.75万亿元,增幅达17.7%。历史数据对比发现,200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仅为27.66万亿元,9年间,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增长了103.6万亿元。
从2000年后银行业发展数据来看,可以看到某种程度上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但笔者研究认为2009年后的M2走势,显示货币超发引发的陡峭图目前无法延续,孕育或累积着某种危机。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合人民币75.25万亿元)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从世界主要经济体来看,当M2/GDP在200%的水平之时,往往会诱发某种危机出现。比如欧债危机的发生,与欧洲各国大肆印钞、M2/GDP比值过高存在高度的对应关系,葡萄牙、塞浦路斯、西班牙这几个2012年的欧洲重债国,早在2011年,M2/GDP就已超过200%,后来爆发的欧债危机正是信用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今年1月中旬结束的2013年度监管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一针见血指出:当下总资产已超过130万亿元的中国银行业面临信用违约风险难关。实际上金融领域内的业务风险演变累积也较大,近年来蓬勃兴起的信托、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实际上其与金融银行业联系紧密。可以说大量的影子银行存在于现实金融体系之中。从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中国最大、膨胀最快的影子银行是信托投资公司,以及银行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虽然去年以来,信托业务的急剧膨胀发展规模增加,但实际上这些理财产品的风险也累积日甚。
近日,普益财富联合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发布报告称,2012年我国银行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同比增加25.84%,发行规模达24.71万亿元,同比增长45.44%。可谓是规模日益庞大,并成为各大银行与信托合作的主要业务之一。规模日益增大的背景中,难道其风险就小吗?实际上并非如此。
观察发现,在2012年10月中旬,IMF对中国非银行中介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错配和道德风险提出了警告,尤其是信托和理财产品的相关风险。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曾指出,大多数的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仅为数周甚至数天、一天,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期项目,一旦面临资金周转问题,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通过新发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其危险性在于,一旦资金链断裂,这种击鼓传花就没法继续下去。
从近年实际理财产品所出现的风险案例来看,其已经体现出信用风险的信号,只是处理手段或相关掩盖而已。比如工行基金股票双重精选募集规模为100亿元的理财产品,从2007年11月21日发售至今,竟从未盈利,截止1月21日已浮亏约44%;去年某商业银行客户180万元理财产品亏成1万元、某些银行利用理财而变相集资事件等就可见一斑。
总体来看,建立在M2/GDP过高基础上的银行业资产增长,实际上面临企业与地方平台债务演变、影子银行信用风险累积、房地产贷款中的市场变化博弈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仅就货币超发角度所体现因素分析,其实际上用信贷急剧扩张的方式维系的繁荣,也同时也埋下了货币快速贬值的隐患。研究发现,尽管我国银行业总体资产增长,但随着表外业务和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银行或影子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成功地回避了传统监管的约束,其已形成新的风险累积。目前来看,资产组合的复杂机构如信托、证券资产管理、房地产信托等可能导致交叉违约的风险,并最终导致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出现信用违约,近年温州、鄂尔多斯等地民间借贷债务违约不时出现,这已经说明信用违约的信号,而金融层面或投资领域的信用违约出现的概率日益加大。可以说信用违约绝非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专利,对于此,我国需要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