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私人银行清剿PE公募化

2013年02月01日 07: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该推荐的PE理财产品还在推荐,该销售的还在销售。”日前,一家股份行私人银行部负责人直言。

  尽管2013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明文规定,银行业严禁销售私募股权基金(PE)产品,但私人银行却仿佛置身事外。

  “上述规定是要求银行零售部门暂停销售PE产品,私人银行部门暂不受影响,未来是否会受影响,还得看银监局即将出台的实施细则。”该负责人解释道。

  然而,银行禁售PE风波,也给私人银行存在的PE产品公募化乱象敲响警钟。

  所谓公募化现象,即私人银行面向广大个人投资者兜售PE产品,导致PE产品实际出资人(LP)数量偏高且平均出资额偏低(多数是百万级出资者),部分投资者甚至没有达到有足够抗风险能力的合格投资者标准。

  一旦PE产品出现重大亏损,兑付危机风波也会蔓延至私人银行客户。

  “现在多家银行私人银行部都在暗自整顿PE产品公募化,但尺度不一。”前述负责人透露。

  自发整顿PE公募产品

  按照国际惯例,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在PE方面的投资,不应超过其流动资产的10%。

  然而,能严格遵守这项国际惯例的私人银行屈指可数。

  个别私人银行员工为了完成业绩指标,纵容投资者东拼西凑筹集百万资金投资PE产品,甚至对于PE产品的投资高风险与不保本,仅以“基金管理团队以往发起的PE产品都取得正回报”搪塞投资者。

  “其中的确存在一批不满足合格投资者标准的出资人。”上述私人银行人士直言,而去年底爆发的华夏银行PE产品飞单兑付危机,给PE产品公募化敲响警钟。

  为此,他所在的私人银行近期出台了PE销售合规新举措,除严格按照“私募化”规则销售PE产品外,还要求员工大幅提高投资者的出资门槛。

  私人银行自发整顿PE产品公募化的行为,更多的是希望在银监会后续的实施细则里,最好不要将私人银行部门纳入禁售PE的行列,因为PE业务正逐渐成为私人银行的一大利润来源。

  通常,私人银行销售PE产品,要向出资人与股权投资机构收取三块费用:一次性提取募资总额约2%的募资服务费;每年收取2%基金管理费里,提取部分佣金提成(通常是管理费的50%)用于日常维护私人银行投资者关系;最后是从基金管理人超额利润分红中分成30%(如基金管理人收取20%超额利润,私人银行等于要拿走其中的6%)。

  “为一只存续期为7年的PE基金每募资1亿元,整个7年基金存续期内,私人银行至少能收取900万元费用。”一位私人银行人士透露。

  信息不对称“隐患”

  在多家银行私人银行部着手整顿PE产品公募化的同时,基金管理人、私人银行部门与私银客户几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隐患,依旧悬而未决。

  不过,看似各司其职的分工,往往造成信息不对称隐患。最终当投资者知道PE产品出现重大投资风险时,已是“小洞不补,大洞吃亏”。

  一位曾通过私人银行完成募资的PE基金管理人透露,在PE产品募资路演环节,部分私人银行员工以保护客户信息隐私为由,不允许潜在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做“深入交流”,让他难以辨别私人银行推荐的投资者,是否属于他认可的合格投资者。

  “如何销售是银行的事,我们的确管不了。”他透露,只有私人银行才知道PE产品每个投资者究竟能承担多大的投资风险。

  他还发现,在PE基金产品存续期间,私人银行也会有意无意地向投资者报喜不报忧。每当PE基金产品投资项目即将实现IPO时,私人银行会迅速告知每位投资者;而他希望举行基金出资人大会,向投资者解释由于二级市场低迷,基金投资回报率极可能低于预期,私人银行方面则以难以聚集所有投资人为由婉拒。


(责任编辑:王笑雨)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