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个月,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两度遭匿名举报,被指“财务造假”。
1月29日,香港明报报道称,其28日再收到新匿名信及另一份更详细的客户名单,信中坚称中联重科将订单分类,以方便虚构销量。
最新匿名信数据更细
此前的1月8日,明报报道,中联重科在销售时将订单分为三类,一是买家签约的正常订单;二是买家预期会购买,但未确定的潜在订单,称为B类订单;三是C类单,即虚构订单。相关表述源于一份自称国际投资者1月7日向香港证监会举报的匿名信。
就上述说法,中联重科1月9日随即以公告的方式全盘否认。
明报称,该报28日收到的匿名信,随信附上一份声称是中联重科2011年及2012年的发货明细表,仅2012年的明细已有近2700份订单内容,是第一封匿名信订单数量的5倍多。此外,在该匿名信中,订单数据除了客户名称、主机编号、订单号等之外,还有客户编号、销售部门、退货原因等,部分所谓有问题的假单更用红字列出,比上封匿名信的内容更细致。
不过,目前未知上述两份匿名信是否属同一人所为。
昨日,中联重科管理人员向早报记者表示,该公司认为新指控是上一次事件的延伸,公司早前已表明态度,此次对外口径以此前澄清的公告为准。
自1月8日首份匿名信曝光后,中联重科当天停牌,在1月9日复牌当日,A股跌3.15%,H股跌6.44%。昨日第二份匿名信曝光后,中联重科A股收平盘,H股涨0.577%。
1月29日和1月7日的收盘价相比,中联重科A股略有上涨,H股则已跌去11.35%,远远跑输大盘。
媒体质疑 投行看好
上述第一份匿名信称,在2012年整个重型机械市场下滑的情况下,中联重科是内地同行中唯一一家取得前三季度纯利润及营业额有双位数增长的公司,当中存在造假可能。
华尔街日报1月14日《中联重科命悬一线》为题,撰文援引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的数据称,2012年中国排名前19位的挖掘机制造商中,有17家的挖掘机发货量较上年下降,中联重科的发货量却增长了65%。
挖掘机在中联重科业务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而混凝土机械销售额占到该公司总收入的一半以上。文章称,中联重科2012年上半年混凝土机械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逾50%,但同期内地混凝土产量的增幅还不到6%。
该文续称,中联重科业绩持续增长的奥秘之一,在于实施了激进的信用销售。中联重科管理层称,该公司的表现好于其他同行是因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但从数据来看,中联重科是在用赊销的手段来提高销售额。
中联重科财报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销售额略低于100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10.3%;但经营现金流为1.79亿元,同比下降84%;应收账款为196亿元,比2011年底上涨69%。
华尔街日报还援引新鸿基金融集团分析师的说法称,中联重科2012年第三季度应收账款回笼时间为117天,较2011年第四季度的81天增加了44%。
不仅是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Lex专栏1月11日也曾发文称,较大的机械制造商对供应商融资模式(编注:一家公司向其客户提供贷款,使客户可以购买其产品)的依赖程度大为增加,导致应收账款上涨和存货周转天数增加,而中联重科的最大竞争对手、同城的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0031.SH,三一重工)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中联重科内部接近资本运作的人士称,现在应收账款膨胀的速度确实很快,会对公司有一定影响,不过公司是业内的领头企业,承受能力较强,只要经营有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就可以了。
经济通通讯社昨日援引瑞银集团发布的研究报告称,预期中联重科去年第四季度的纯利倒退超过50%。不过,该报告同时相信中国内地建筑机械制造业已于去年第四季度见底,其后将缓慢复苏。
瑞银预计,混土器、干混砂浆器及制沙机等新产品的增势较强,而混凝土机械、水泥泵等产品今年将温和倒退0-5%。同时,推土机的销情应该会向上,中联重科将受惠,因其市占率基数低(仅2.6%)。
香港证监会是否介入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能排除中联重科被做空的嫌疑。
英国金融时报去年6月曾报道,因投资者担心中联重科较高的销售额是通过大量使用供应商融资来实现的,所以其是在香港股市上被做空力度最大的一只股票。
上述人士也透露,中联重科确实感到了被做空的压力,公司每天都会进行数据监控,而在上述《明报》第一篇质疑报道的前后,一些数据表明了做空的迹象。
不过现在看来,香港证监会是否会基于收到的文件启动针对该公司的调查尚存疑问。
香港证监会方面昨日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对此事未予置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是否进行调查、调查的进程如何,是不对外披露的,这是香港证监会处理个体事件的惯例。
不过,前述中联重科管理人员透露,事发至今,香港证监会与公司尚未联系,也没有进行相关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