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3月启动以来,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平稳有序,市场反应良好,成效比较显著。目前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达到74家,客户数量超过50万户,融资融券交易金额累计达到2.6万亿元,余额突破1100亿元。
市场人士指出,融资融券业务为股票交易提供了双向做空机制,强化了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在增强市场流动性、平抑市场波动、提高套利效率、增加证券公司收入和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0年以来,按照“从严到宽、从少到多、逐步扩大”的原则,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逐步扩大标的证券范围,标的股票从试点期间的90只扩大至278只,又陆续将10只ETF纳入标的证券范围。总体上说,标的证券扩容有序有度,市场运行和反应良好,也初步满足了投资者对融资融券交易的需求。
据记者了解,此次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由278只扩容至500只,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基于市场需求和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充分论证了标的股票波动性基础上选取的,对增加融资资金流向交易活跃的股票具有积极意义。新选取的222只股票,大部分具有较大的流通市值、较好的流动性和活跃度,中小板股票进一步增加,并首次纳入创业板股票,初步形成了标的股票的多层次架构。
市场人士指出,标的股票扩大到500只后,标的股票的流通市值分别占上海和深圳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83%和54%,具有较高的覆盖度和较好的代表性。从这种意义上说,此次标的股票范围扩大,有利于持续完善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充分满足投资者交易需求。
此次标的股票扩容,增加了融资融券交易的市场覆盖范围,市场有担心会扩大融券卖空范围。总体上讲,由于转融券业务尚未推出,此次扩大标的股票范围尚属融券业务的起步阶段,不会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做空影响。对此,市场人士结合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统计监测系统数据进行了分析。
一是扩容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融资融券机制的平衡作用和对冲作用。此次标的股票扩容前,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数量仅占A股证券数量的12%。标的股票扩容至500只后,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活跃度的中小盘股票的增加,可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和风险管理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了融资融券机制的平衡作用和对冲作用。
二是扩容后的融资融券交易仍将以融资交易为主。目前,在2.65万亿元融资融券交易中,融资交易额为2.25万亿元,约占85%;在1111亿元融资融券余额中,融资余额为1071亿元,约占96%;在278只标的股票中,259只标的股票2012年融资交易额占比超过70%,融资交易额占比小于50%的股票仅有1只,比重为48.54%。此次标的股票扩容后,投资者需要时间来适应新增标的股票,融资交易为主的习惯短期不会发生变化,当前市场走势总体向上,融资融券交易以融资交易为主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以前次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为例,2011年12月5日,沪深市场标的股票范围由90只扩大至278只,数量增加2倍多。据统计,扩容后两个月,新增标的股票的累计融资买入额为223亿元,累计融券卖出额仅为46亿元,前者是后者的4.85倍。其中累计融资买入额超过1亿元的股票有77只,而累计融券卖出额超过1亿元的股票仅有9只。可见,标的股票扩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扩大卖空”,买空力量也得到了加强,而且可能超过卖空的力量。
三是证券公司可供融出的券源有限,客观上限制了融券规模。以扩容前278只标的股票为例,截至2013年1月22日,74家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中,共有54家开展了融券业务,可用于出借的股票总数约为9.3亿股,市值约为86亿元,只占同口径标的股票流通市值的0.07%;20家证券公司没有准备可供融券业务的券源,也没有投资者进行融券交易。在开展融券业务的54家证券公司中,19家证券公司各有超过100只的股票用于出借,总市值约为82亿元,占全部可供出借股票市值的95%;8家证券公司用于出借的股票介于10只到100只之间,总市值约为3.3亿元,占全部可供出借股票市值的4%;27家证券公司用于出借的股票小于10只,总市值约为0.7亿元,占全部可供出借股票市值的1%。
目前,共有43家证券公司尚余6.3亿股未出借,市值约为52亿元,只占全部标的股票流通市值的0.04%,由于规模不大,对市场不会产生较大的卖空影响。标的股票扩容后,由于扩容刚刚起步,许多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时间也不长,新增标的股票可用于出借的实际数量并不多,短期内融券规模不会大幅增加。
四是股票融券卖空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股价与其基本面是否脱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所处行业的发展潜力等基本面情况是决定股价的主要因素,融券做空机制不会改变股价的长期走势。当前,我国A股市场仍然处于估值较低的水平,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仅为11倍左右。加上最近市场走势转暖,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也普遍转好,市场做空空间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