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和800多名大学生解约的消息引来很多争议。这场风波对中石化而言,于理,无懈可击;于情,事出有因;但是板子还是要打下来——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该让无辜的毕业生买单吗?
解约这个事儿在现在的社会上稀松平常,双向选择嘛,不对心思一拍两散无可厚非,中石化也按约赔偿了。但是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儿,尤其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越来越难,旱涝保收的国企是香饽饽,更何况是财大气粗的石油巨头。
现在学生们觉得冤,放弃了其他的工作机会,却被告知做了无用功,要重新找工作。中石化也承认,解约风波源自公司内部管理问题,那些已经签约的毕业生是无辜的。
同时中石化也觉得冤。个别二级单位违反招聘流程提前招人,这种做法对其他的应聘者的确不公平,而且不免瓜田李下的嫌疑,果断叫停无可厚非。对少数学生的不公平恰恰是对更多学生的公平,起码以往靠关系、递条子、内部职工等有“捷径”的人也有可能被刷掉。棍子对着自身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但是该事件也暴露出中石化内部管理的问题,是否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呢?此前也有一些国企解约应届毕业生的事件发生,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国企的用人制度改革是个难题,尤其是在员工的入口关的把控上,更要慎重对待,免得伤人伤己。对普通人来说,国企的门槛的确难进。既然中石化的招聘要放在阳光下,我们等待它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