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富邦与平安大华员工效率相差近64倍成立于2011年7月的方正富邦基金,去年四季度利润为239.04万元,而旗下从业人员数量有52人,人均利润仅为4.6万元,是次新公司中人均利润金额最少的公司
成立于2011年7月的方正富邦基金,去年四季度利润为239.04万元,而旗下从业人员数量有52人,人均利润仅为4.6万元,是次新公司中人均利润金额最少的公司
春节将至,对于员工来说,辛苦了一整年,此时最盼望也是最为关切的事情,无疑是年终“红包”的分量,而红包的薄厚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行业和公司的发展现状。
对基金公司来说,也不外如此。而然在没有公开数据可寻的背景下,《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基金公司四季度利润,以及证券业协会公开披露的基金公司从业人员数量进行整合,试图通过去年四季度基金公司人均利润指标,以找寻线索。
整理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人均利润后10名的基金公司中,有7家是成立未满3年的次新公司,其中,人均利润最低的次新公司是方正富邦基金,该公司去年四季度人均利润仅为4.6万元,与同为次新公司的平安大华之间,相差近64倍。
次新基金公司艰难度日
十中有七人均利润殿后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独家整理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人均利润最高的基金公司为嘉实基金,该公司报告期利润为96.94亿元,公司从业人员384人,人均利润为2516.67万元,位列可比70家公司之首。除嘉实基金外,人均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的还有易方达、富国和华泰柏瑞等3家公司,去年四季度人均利润金额分别为2200.15万元、2160.49万元和2053万元。
有喜亦有忧,有10家基金公司同期人均利润较低,均在50万元以下。具体看来,除四季度亏损的天弘基金外,益民、方正富邦和国金通用等3家公司较为典型,同期人均利润低于10万元,分别仅为1.54亿元、4.6亿元和5.04亿元。其余6家公司则分别为长安、德邦、金元惠理、纽银梅隆西部、安信和富安达。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10家人均利润相对较低的公司中,有7家为成立未满3年的次新公司,而同期可比成立未满三年的次新基金公司总数仅10家。
方正富邦人均利润垫底
与平安大华相差64倍
具体看来,7家人均利润落后的次新基金公司中,分派到个人身上的利润金额最少的,是成立于2011年7月的方正富邦基金,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旗下目前有3只基金产品(其中2只正在建仓期),截至去年年底,资产净值9.69亿元,去年四季度利润为239.04万元,而旗下从业人员数量有52人,即去年四季度该公司人均利润仅为4.6万元,是次新公司中,人均利润金额最少的公司。
除方正富邦基金外,其余6家公司分别为国金通用、长安、德邦、纽银梅隆西部、安信和富安达基金,去年四季度的人均利润分别为5.04万元、13.38万元、25.46万元、31.49万元、31.55万元和43.62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次新公司十中有七的人均利润殿后,但其余3家公司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具体看来,去年四季度在10家可比次新基金公司中,人均利润居首的平安大华基金公司成立于2011年初,截至去年年底,该公司旗下产品数量为5只,资产净值为53.35亿元,去年四季度公司利润为19105.56万元,旗下从业人员65人,人均利润金额为293.93万元,位列全部可比70家基金公司第47名。
除平安大华基金外,浙商和财通两家公司,在去年四季度中,人均利润额分别为136.71万元和57.95万元,分列可比70家基金公司第57名和第59名。
即,10家可比次新基金公司,人均最低的方正富邦和人均最高的平安大华两家公司,去年四季度的人均利润首尾相差289.33万元,最高者为最低者近64倍。
新老公司两边夹击
次新公司遇成长烦恼
分析人士表示,次新基金公司成立后,尤其是经历了近几年的熊市,发行新基金又要付出不小的成本,因此,目前旗下产品数量均不多,平均在2、3只左右,但一家公司的成立,各个岗位的人员都需配备。而基金公司的利润来源需依靠基金管理费的收取,而次新基金公司由于旗下基金数量少,且规模有限,总利润不会太高,而必须配备的人员又有一定的基数,因此,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利润额度,相比成熟且产品较多的老基金公司会相差很远。
“老基金公司也是从新基金公司走过来的,在基金公司的成长初期,都会遇到规模困境的烦恼,尤其在近两年成立的公司,更需要面临来自成熟基金公司和新成立其它基金公司的双重挑战,但在今年监管层进一步放松新基金发行制度后,相信包括次新基金公司在内,整体规模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上述人士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