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化系统2013年人事招聘制度的大变革引来了一场“解约风波”。按中石化提供的数据,816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一定影响,这也从另一面反映了,中石化决策者们对2013年公司经营形势的谨慎预计。
“成本费用增长过快,人工费用、管理费用、折旧费用过高,要严格控制用工总量……”1月17日,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和总经理王天普在集团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称。去年,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王天普表示,2013年中石化经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降低成本的任务非常重。
1月27日,中石化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在此次会议后,中石化全面调整了2013年的招聘策略和用人计划,并改变了过去中石化二级单位直接招聘的做法,由总部统一控制招聘全过程,防止下属企业过量招聘以及不规范的情况。
二级单位无资格签约总部统一招人/
针对近期的“解约风波”,中石化方面称,部分直属单位提前签订协议或达成就业意向的应届毕业生共522人,另有个别单位与高校合作订单培养各类毕业生294人。近期,这些单位根据用人需求的变化,与大部分毕业生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办理了解约手续,并按照协议的约定进行了违约赔偿。
据了解,过去,中石化招聘应届毕业生是由总部拨指标,二级单位自主招人。去年年底甚至更早些时候,二级单位按照往年惯例和部分学生签了三方协议,但是今年中石化总部调整了招聘策略和用人计划,一些二级单位甚至没有一个进人指标,不得不和毕业生解约。
中石化方面表示,公司每年的用工规模、数量、结构都是根据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人力资源结构决定的。公司已于1月18日在中石化人才招聘官网正式向社会公布了2013年新员工招聘计划和流程,所有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均可通过招聘网站报名应聘。
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对于此次事件,公司感到非常遗憾。人事部门对二级单位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因为他们在没有拿到总部招聘指标之前,没有资格去签协议。
据中石化内部人士分析称,二级单位自主招人很难有大局意识,每年中石化各业务板块发展侧重点不同,有些板块人员要加大引进,而有些板块则要少进或不进人。二级单位一般各自为阵,都要扩大各自的人员队伍,这样就盲目地增加了集团总人数。此外,不排除一些二级单位在招聘中存在“走后门”、“关系户”的情况,难以引进优秀人才,不利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据悉,中石化2013年招聘高校生将减少部分油田的招聘数量,而加大煤化工、天然气等新业务板块的招聘人数。
“这是一个简单的公司行为,有可能是进行内部的员工结构改革。”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中石化削减招聘人数也是正常的。
傅成玉严控用工总量因行业遇寒冬/
在中石化2012年度会议上,傅成玉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中石化用工总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当前中石化创造价值的能力还不强,资产回报率相对较低,成本费用增长过快,影响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王天普也称,中石化人工费用、管理费用、折旧费用过高,已经严重影响公司的发展质量。
据中石化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石化拥有106万名员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和第三方机构审计认定,人工成本(包括在岗职工工资、劳务用工工资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的五险一金等支出),共发生873.7亿元。
与此同时,中石化近两年的效益也开始下滑。2012年前三季度,中石化炼油业务板块继续亏损,亏损额高达164亿元;去年4月,化工板块出现2012年首次月度亏损,5、6、7月亏损加剧,3个月累计亏损33亿元。尽管8月以来,化工板块整体实现月度盈利,但仍远低于2011年同期月度盈利水平。
在净利润方面,中石化与中石油相去甚远。2011年,中石油净利润为1329.84亿元,而中石化仅为717亿元。即便是中海油,净利润也高达702.6亿元。
中石化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石化行业的问题。据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的统计,2012年1~10月,石油和化工行业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0.1%,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幅0.3个百分点。而去年前10个月,石化全行业利润总额6204.1亿元,同比下降8.2%,而全国规模工业利润则是增长0.5%。其中,化学工业利润总额同比降幅12.3%;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出现20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降幅3.1%;预计2012年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约7500亿元,同比下降6%。其中,炼油业亏损182.1亿元,已连续15个月累计亏损。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创新能力较弱、安全环保压力增大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为此,傅成玉上任后不久,便对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镇海炼化提出减员要求,计划将员工数量减少到3000人。当时,镇海炼化的员工人数在6000名左右。按照傅成玉的计划,中石化将通过产业规模的扩张来逐步摊薄100万职工。
王天普表示,中石化2013年的经营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外部看,国际油价仍可能剧烈波动,市场需求形势不会根本好转,炼油化工产能集中释放,进口产品冲击更加明显;从内部看,公司增加效益的压力非常大,降低成本的任务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