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金融消费者上"黑榜" 银行能随意挥舞征信"大棒"吗

2013年01月22日 17:03   来源:新华网   王涛 王淑娟

  一笔9000多元的信用卡欠款莫名其妙地记在了自己名下,上海市民张志华为此上了央行征信系统的“黑榜”,几个月的奔走屡遭银行推诿一无所获,而最终要靠法院的一纸传票来为自己正名。

  类似的信用卡“乌龙事件”近年来频频出现。业内人士和专家指出,目前各家银行为抢占信用卡市场而大量发卡,从而出现了一些审核粗糙、把控不严的现象。而更让人寒心的是,银行对受害人的漠视和滥用征信记录的做法,使得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屡受侵害。

  市民误背“黑锅”告银行

  近日,因被误上央行征信系统“黑榜”,上海市民张先生将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双双告上法院,并获受理。

  据了解,事情源于去年张先生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都因信用问题而屡屡碰壁,此时他才发现,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将一笔9000多元的信用卡欠款算在了他的名下,并上传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自己因此莫名其妙地上了央行征信系统的“黑榜”。

  奇怪的是,张先生从没有办理过光大银行的信用卡,那这笔信用卡欠款又从何而来?记者了解到,张先生的身份证曾在2009年2月遗失,并向公安机关报失,因此可能是身份证被人冒用去申请信用卡并透支,所以才有了信用不良记录。

  更令张先生愤愤不平的是,自从2012年10月发现自己被银行剥夺“信用”之后就开始找到光大银行消除这一记录,尽管银行也查到申请人资料和张先生实际资料完全不符,却迟迟没有任何下文。

  随后,张先生以名誉权受损为由,向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将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列为第一被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第二被告,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失费和经济损失费20万元,并赔礼道歉。

  记者获悉,在收到法院传票后,虽然光大银行已经删掉这条不良记录,但张先生表示仍将继续上诉。据了解,目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对此案已提出管辖权异议。

  信用卡缘何纠纷不断?

  事实上,张先生遇到的情况并非个案。这几年被冒用身份证办理信用卡或者信用卡被冒领、盗刷的一系列“乌龙怪事”屡屡发生。这一方面和用户没有树立良好的信用维护理念有关,也和相关银行发卡把控不严有关。

  “前几年信用卡业务跑马圈地盲目扩张,风险把控不严而造成的类似纠纷时有发生。”上海某银行信用卡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信用卡收入已经成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一般有三种途径:刷卡手续费、分期手续费和透支利息。为了抢占市场蛋糕,各大银行针对信用卡这块“宝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以量取胜”已经成为了这场激战的手段之一。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为3.18亿张,环比增长5.1%,同比增长18.8%。

  “银行为占有市场份额,只追求发卡数量而忽视审核环节,甚至有的银行在办卡过程中从未见过申请人。”银率网分析师董云姣指出,另外,一些银行忽视对客户进行最低还款额、年费免收期限、利息计算方式等注意事项的提示和告知也是导致信用卡纠纷频发的重要原因。而相关监管部门未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规范,也使得各银行在利益驱使下陷入“疯狂圈地”式的竞争。

  征信记录大棒不应随意挥舞

  和张先生一样在央行征信系统上莫名产生不良记录的市民并不少。“一般情况,谁会没事去查查自己的征信信息?银行在把持卡人纳入‘黑榜’前,为什么没有告知的过程?央行征信中心难道看到商业银行上报就登记上传,没有相关的审核与监督吗?”网友的一连串疑问反映了不少信用卡用户的心声。

  专家指出,信用“污点”记录旨在唤醒消费者的信用意识,当下我国的征信体系还有很多有待完善改进的地方,如缺少反馈程序,用户往往上了“黑榜”还不知情等等。但是,另一方面,征信“黑名单”也不应成为银行等机构随意挥舞的大棒,应注意区分究竟是恶意拖欠还是事出有因,这样既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金融消费者的尊重和保护。

  近期,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商业银行征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银行要不断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高数据质量和服务效率。继续推动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商业银行要完善自身的征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报送数据的准确性。去年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已经上线。在新系统中,市民个人信用的不良记录保留时间被缩短至5年。

  对各国银行信用评级体系研究多年的“我爱卡”网总裁涂志云呼吁,对于逾期还款行为,可以根据逾期程度的不同,而在征信系统中有不同的保留期限,不应“一刀切”。


(责任编辑:康博)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