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基金业拼爹 混业经营或催生中银基金等新垄断

2013年01月22日 09: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邹光祥

    除了“拼命”,还得“拼爹”。      

     2012年,在基金份额再度缩水的大势下,银行系基金却逆势异军突起:中银基金规模同比增长1.3倍跻身第八位;民生加银同比增长3倍,挺进中型基金公司方阵;建信基金同比增长约1倍;工银瑞信增长5成稳居前七。      

    银行系基金公司集体胜出,再度重排了基金公司的座次。助力银行系基金公司规模大幅增长的利器,是2012年固定收益产品的盛行。不过,稍感欣慰的是,尽管银行系基金公司规模大幅增长,但业绩却未见明显提高。非银行系基金在盈利能力上仍然显示出强大的实力,牢牢占据了盈利排行榜的前三甲。      

    相较于资产管理规模的狂飙,银行系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中庸”一直为业内所诟病。过去一年偏股型基金的“第一梯队”中鲜见银行系基金的身影,甚至有不少银行系基金业绩排名落至中下游。      

     2013年,各项政策仍将继续“松绑”,以基金为代表的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变革。金融脱媒和混业经营,开始加速改变财富管理业的竞争格局。      

    未来,将是一个全面“混战”的时代,商业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悉数参与其中。财富管理将成为未来十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主旋律,并将深刻改变中国金融资产的构成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方式。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固定收益产品替代银行存款已经不可逆转,银行客户对低风险理财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给银行系基金带来历史性机遇。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银行系基金或将成为未来的“大鳄”,资管业应该正视银行系基金的“拼爹”时代。      

    作为“富二代”,在财富管理行业打开各种竞争壁垒的情况下,银行系基金资源丰富,这给以后的竞争带来了先发优势。但在现实的中国社会,除了“拼爹”,还必须“拼命”。      

    “拼命”与“拼爹”成就了银行系基金公司去年的突飞猛进。渠道因素会在某个阶段成为规模增长的驱动力,但是长期来看,规模增长最终取决于业绩。2012年是货币基金和理财基金发展最为迅猛的一年,随着今年权益类的大概率向好,银行系基金类似去年大规模的扩张的局面恐怕难以持续。      

    目前,监管层有意放开金融业混业经营,银行这棵大树成为所有金融机构争抢的靠山,依托股东战略支持,子公司或成为许多银行系基金公司力拼的另一个着力点。      

    从今年6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私募都可以发行自己的基金产品。曾经炙手可热的基金牌照垄断价值将降低,而人力资本价值将得到提高。基金业规模在进一步壮大的同时,其竞争也将空前惨烈。      

    强者恒强。有不少业界认为:由于券商、私募整体资金实力较弱,无法与银行、保险等巨头相抗衡。再加上银行、保险在基金销售渠道上的垄断和强势地位,非银行系基金公司在产品销售上依赖其渠道,其发展必然受到制约。各种资源要素将向强者聚集,使得竞争一开始就不平等,新的垄断由此产生,目前已经有类似迹象出现。      

    银行在金融产品销售上的强势不仅体现在对渠道的完全占有上,甚至将各种金融产品所产生的中间环节利润全部榨干吃尽。尽管如此,券商、基金、信托等公司也只得忍气吞声。因此,有必要立法规范银行销售金融产品,使其生态不至被严重破坏。      

    一直以来,中国财富管理机构发展不均衡,中国资本市场制度也未健全,其监管过于严苛,行政审批过渡,导致相关机构发展缓慢,其资本实力、抗风险和创新能力都较弱,必须给与一定的过渡期和政策支持。      

    未来10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乐观估计,未来10年有100万亿的资金要从银行“搬家”到理财市场;即使按照最悲观的估计,理财市场也有30万亿的新增规模;如果取一个中间值,这个规模大约在50万亿到70万亿之间,将由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和基金来瓜分。      

    在铜墙铁壁的“防火墙”未真正建立之前,混业经营的步伐有必要放慢一些。此外,目前“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似乎已不太适应市场发展,有必要做出调整,借鉴欧美金融监管的利弊和历史教训,中国有必要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监管思路。      

    除了防范有可能出现的金融系统性风险,筑牢防火墙外,还必须警惕目前现状下,有可能出现的金融业新垄断情况。(作者:邹光祥)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