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国未来需要驾驭的挑战是自己的成功

2013年01月22日 07: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常任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表示,中国需要学会驾驭的挑战之一实际上恰恰是自己的成功。这是因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也创造了中等收入群体。同时,中国崛起的过程令其他国家感到不舒服。因此,未来十年,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壮大以及外界对中国的猜疑,是中国在内政和外交等方面的主要挑战。马凯硕表示,新加坡目前正在经历的挑战将是中国未来要面对的,新加坡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可供借鉴。他建议,中国在处理周边关系时需非常谨慎并关注小国需求;面对领土和领海争端,中国可考虑通过国际法庭裁决加以应对。

    多方面挑战不容小觑

    马凯硕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在内政、外交、经济等方面都将面临挑战。其中,内政方面一个主要挑战在于未来中等收入群体壮大带来参政要求的增加。对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特点和影响,马凯硕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解读:

    一是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增加且对未来期盼较高。马凯硕说,“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即使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率只有6%一7%,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仍会大幅增长。从收入水平上看,虽然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与美国中产阶级差距仍然较大,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对未来期盼更高,“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有更好的生活”。

    二是中等收入群体将提出更多参政要求。马凯硕说,人们在物质生活没有保障时会为取得的进步感到欣喜,而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之后,他们的需求层次也会相应提高,就会逐渐要求更多的社会参与。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意味着他们不再需要为生活的基本需求担忧,自然而然会在政治上提出更高的参与要求,“或者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

    马凯硕表示,新加坡目前就面临着中等收入群体参政要求提高给执政党带来的难题。尤其是2011年大选以来变化更为明显。一直以来占据绝对优势的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面临空前挑战,外交部长等高官在选战中失利而无法入阁。

    马凯硕认为,“由于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预计中国将在10年后面临新加坡目前面对的挑战,即民众在政治上的参与要求提高,即便政府做得很好,民众也会提出很高的要求”,其中“中等收入群体相对而言更加难以驾驭”。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正好处于这一转型期,“将面临艰难挑战”。

    在外交方面,挑战主要来自于外界对中国未来走向的担心。马凯硕认为,中国的庞大规模决定了其崛起过程必然会让其他国家感到不舒服。“这就好比世界是一个地球村,村子因为交通、通讯的发达而越变越小,但位居村子中央的、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却是一座正在逐步扩展的房子,房子外的57亿人自然会有被挤压的感觉,对此中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经济方面,挑战主要体现在消费在经济中的比重过低。马凯硕表示,中国目前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40%,这低于大多数国家60%一70%的水平,就连印度都比中国要高,“而消费过低反映的是民众对未来前景缺乏乐观态度”。

    中国可以妥善应对未来挑战

    马凯硕对中国的发展进程充满信心,认为中国领导人能够应对上述挑战和困难,并就应对方式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一是循序渐进推进法制建设。马凯硕表示,中国不会出现类似西亚北非动荡那样的社会动乱,该地区发生动荡是因为生活水平持续下降,而中国则恰恰相反,中国民众也不希望出现类似的动荡。“中国人希望看到改变,但同时也要有稳定。”中国需要建立更有保障的安全网,免除民众的后顾之忧,提高消费意愿。

    在应对中等收入群体参政要求方面,马凯硕说,新加坡的经验表明,“政府别无选择,必须在推动经济的同时,推动政治决策过程逐步开放”。目前,“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已开始为社会公众的政治参与打开更大的门,但需要注意不能仅仅复制其他国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本世纪最初十年的做法,而是需要找到新的办法去赢得民心”。

    马凯硕特别提出,“新加坡可以成为一个小实验室,中国可以观察实验室里情况的进展。到目前为止,新加坡的情况还算稳定,但即使有失败对中国而言也是有益的教训”。

    二是运用国际法维护权益。马凯硕认为,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主张至今仍有重要意义,中国需对大小国家一视同仁,特别要对小国的感受保持敏感。中国的政策必须更加主动,理解其他国家的需求。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外交上需要最巧妙的处理方式,这是目前全球化环境下中国崛起过程中无法避免的。

    马凯硕表示,“中国目前在国际上就像姚明在球场上比赛,裁判的尺度可能会倾向对手”。对中国而言,应对方法可以是利用国际规则,推动国际法发挥更大作用。在这一点上,美国是中国应该避免的负面榜样,美国总是认为自身例外而逃避责任,“中国通过推动大国和小国都遵守同样的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将会给自己加分”。

    马凯硕建议,在南海等领海争端上,中国可考虑通过国际法庭裁决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可以赢得信任也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历史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以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都曾利用国际法解决岛屿争端。对于钓鱼岛问题,中国的法理依据强过日本,胜算较大。

    

(责任编辑:毛宇舟)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