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国银联:2012年银行卡跨行交易总额21.8万亿元

2013年01月21日 12:4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1日讯(记者王信川)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银行卡跨行交易总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境内受理网络的快速拓展,以及用卡环境的不断优化,推动民生类消费以及旅游、交通等多类商户交易增长明显,创新支付加快深入日常生活。境外可用银联卡的国家和地区数增至141个,银联网络服务境内外持卡人的能力不断提升。银联卡便利民生、促进消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行业用卡环境持续完善 银联便民服务走近百姓身边

    全国银行卡联网活动商户、刷卡机(POS)和取款机(ATM)累计数量,分别同比增长51%、46%和26%,广泛分布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加速向农村地区拓展。

    银联卡刷卡购票服务全面覆盖铁路售票窗口,在交通、旅游等用卡环境日益完善的行业,银联服务的便利性得到更多体现。银联便民支付服务的范围继续扩大, 36万个“银联便民支付点”分布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深入街道、社区,为持卡人提供水电煤气缴费、信用卡自助还款、手机充值等多项日常支付服务。

    银联创新支付不断深化 让日常支付更轻松

    中国银联和产业各方加大创新,积极拓展基于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支付渠道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更便捷、高效的服务内涵,为持卡人带去多元化支付选择。

    银联在线支付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持卡人的网上支付首选。凭借支持180多家银行,以及不断丰富的功能应用,用户规模成倍增长,全年交易量大幅提升。在移动支付方面,以银联标准为基础的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基本形成,与商业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相关各方合作成效显著,尤其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场和远程支付商圈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银联全球网络快速延伸 用卡服务及保障更完备

    2012年,银联全球网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银联卡使用范围扩大到境外14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主要区域和重要国家。分布于此的1000万家商户和100万台取款机,不仅支持中国人境外用卡,还为越来越多境外持卡人提供了便利的支付服务。目前境外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银联卡,在当地及银联全球受理网络上频繁使用。

    同时,境外用卡服务及保障体系更完备。中国银联联合相关机构,将境外紧急现金支援和跨境网上支付服务的范围延伸到台湾,进一步丰富境外持卡人服务体系,更好地支持两岸交流合作。受益于银联卡境外使用范围的扩大以及用卡服务的日益完备,全年银联卡境外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0%。

    银联卡产品体系日趋完善 金融IC卡升级换代加速推广

    银联卡产品体系日趋完善,2012年新增银联卡(卡号以62开头,卡面有银联标识)6.4亿张,相继推出中国旅游卡、银联商务卡等特色产品,更好地满足了持卡人的个性化用卡需求。具备小额循环信贷和涉农商户联盟特色的银联福农卡,越来越受到农民朋友欢迎,全年交易同比增长19倍。

    在诸多银联卡产品中,金融IC卡以一卡多用、快捷“闪付(QuickPass)”的优势,吸引了更多持卡人的体验。累计发卡超过1.3亿张,可在全国几乎所有刷卡机和取款机使用,其中接受“闪付”的受理终端超过110万台。中国银联还联合各方推出金融IC卡互联网应用终端——银联迷你付,拓展了金融IC卡使用渠道。

    银行卡风险防控机制更健全 维护安全支付环境

    在中国银联与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银行卡风险防控机制更加健全,有力维护了支付环境的安全。

    2012年,中国银联联合境内外机构推动建立跨境银行卡风险联合防范机制,逐步构建从境内延伸到境外的银行卡风险合作交流平台。配合公安机关协查案件1.3万起,有效打击了银行卡违法犯罪。同时,在全国范围组织安全用卡宣传活动150余场,在普及科学用卡、增强百姓安全用卡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华青剑)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