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已经如期公布,多项数据都预示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告别继续滑落的趋势,触底回升可期。不过,除了经济年报中这些积极因素,更值得关注和品味的则是三大新的趋势,可能会主宰今后十年的经济走向。
第一个趋势是回落的投资,这恰是经济结构战略转型所希望看到的。虽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达36万亿元,投资占GDP比仍然偏高,但是投资增速较之以往已经明显大幅回落。2012年的每个月投资增速,都低于2011年同期,除了1月份的21.5%,其他月份全部稳定在20%以内。而这与前些年两位数经济增长年代固定资产投资动辄30%以上的高位增长相比,更是值得欣喜。要知道,中国经济结构之所以加速失衡,其元凶即是屡屡控制不住的投资增长。
这一趋势能否持续,关乎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十年——是继续走依赖“保投资、稳增长”的老路,还是启用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新模式。如今,在整体投资已经36万亿元之际,再想保持曾经的30%的高位增长,显然十分不合时宜。因此,接下来这一增速有望继续回落至20%以下。
第二个趋势,是反弹中的贸易顺差。要说2012年一系列经济数据当中,最超乎预期的,应该要算这2311亿元的贸易顺差。高达49%的贸易顺差涨幅,源于出口回暖速度加快,而进口步伐没有跟上。
贸易顺差重上高位,意味着出口这驾马车有望重新成为经济引擎。实际上,在大刀阔斧“调结构”之际,由于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下降,而出口企业解决就业的主力军,稳住出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随着欧美经济形势企稳,出口业的稳定增长,将为新十年的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城镇化已经成为未来十年的战略,随着这一战略的推进,农民变市民的过程,必然会带来一系列产业的勃兴,显然需要外部需求消化这些新产能。
第三个趋势,是大势所趋的金融脱媒,银行信贷不再占据社会融资额的主角。2012年,人民币贷款占比只有52%了,以资本市场、信托理财、私募基金、民间借贷等代表的银行系统,有望和银行信贷分庭抗礼——这是金融学上典型意义上的“金融脱媒”现象。这在十年前的2002年,人民币贷款占据社会融资总量91%的时候,银行系统是不敢想象的。
只要中国式金融脱媒能够得以有序进行,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有望得到大幅度改善,这对于民间活力的激发、实业的振兴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倒逼式的金融改革可期。短时间内,利率市场化、金改试点的落地等等尤其值得期待。
□倪金节(财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