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9日,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这次A股的大底又是被老外抄走了,2005年,2006年A股大底是老外抄的,不是我们自己人抄的。中国的每次大底都是被老外抄的,这就是中国股民的悲哀。中国人往往是对自己很悲观,老外往往对中国更加乐观。
经济弱复苏态势确立 A股能否同步“入春”
伴随2012年第四季度GDP数据亮相,中国经济增速终于扭转了连续七个季度下滑的态势,弱复苏态势基本确立。受此鼓舞,沪深两市18日双双收升。
经济形势改善、流动性向好,无疑为证券市场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A股,能否伴随见底回升的经济指标同步“入春”?
基本面改善提供反弹动力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2012年一系列重要经济指标。其中,当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7.8%,结束了此前连续七个季度的下行走势。工业增加值、消费等数据则略超预期。
A股对此反应积极。当日上证综指高开高走夺回2300点整数位,收报2317.07点,涨幅为1.41%。深证成指收报9432.30点,涨幅为1.32%。
GDP增速回升,被市场视为“经济弱复苏态势基本确立”。事实上,在本次重磅数据公布之前,中国经济已经逐步显现企稳迹象。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虽继续下行至7.4%,但增幅回落幅度较前一季度收窄了0.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也都呈现改善状态。
而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PMI自去年9月开始回升,并连续三个月站稳于荣枯分界线上方。
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令一度“冰冻”的市场情绪得到修复,并推动A股自上年年末开始走出一波强劲反弹行情,上证综指还曾在本周前三个交易日连续站稳于2300点整数位上方。
多家投资机构认为,新鲜出炉并超出预期的经济指标为经济复苏态势进一步确认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或将为A股延续反弹进程提供动力。
资金供求显现好转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基本面之外,作为影响证券市场表现的另一重要因素,资金供求格局也显现好转的迹象。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预计,2013年资金流入将比上年有所改善。发达经济体相继量化宽松,长期实施低利率,与中国实际利差不断扩大,无风险收益将促使国际资金跨境流入中国。全球金融局势逐步企稳,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也增大了资金流入中国的动力。
而A股市场本身的一些动向,也为投资者传递了资金面减压的信号。证监会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开展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对业绩造假、隐瞒重大信息的企业及未勤勉尽责的中介机构加大处罚力度。这一整肃行动不仅能有效疏导市场对于IPO“堰塞湖”的担忧情绪,也有望降低未来IPO重启后市场面临的融资压力。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期在香港表示,目前QFII和RQFII占整个A股市场的比例约为1.5%至1.6%,希望未来扩大9倍至10倍。这一表态曾直接推动上证综指站上2300点,同时也给资金面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有机构甚至乐观预计,未来被允许借道QFII和RQFII流入A股市场的外资规模有望达到3至4万亿元人民币。
汇丰经济研究亚太区常务总监兼联席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随着内地与境外市场的融合与联系进一步紧密,以及人民币进一步走向完全可兑换,未来会有更多的境外投资人进入A股,这会对内地股市产生正面的影响。
A股“入春”尚需时日
进入2013年以来,A股屡屡出现量价齐升的态势,沪深两市成交总量更一度攀升至2800亿元水平。曾经冰封的市场似乎正显现出愈来愈浓的暖意。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A股已经走出了“冬天”。国投瑞银基金认为,市场短期下行风险主要来自于货币金融环境的超预期收紧。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监管层对于表外融资渠道清理的力度和方式以及未来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值。
另外,一周前公布的上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2.5%,连续第三个月上行。逐渐逼近的通胀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
而从更长的时段来观察,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兴城镇化”主题,主导了近期A股的阶段性反弹,但中国经济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并未因此而改变,所需经历的“阵痛”远未结束。
在中欧基金经理苟开红看来,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制度红利将成为引导中国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中国来说,外需疲软的状况将延续较长一段时间,但国内改革预期对于市场的向上支撑具有持续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市场将在预期部分兑现与失望之间徘徊。”苟开红说,“我们倾向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长期的投资机遇,而非短期市场博弈产生的波动。”
正如许多机构和业内人士所判断,当下市场的持续反弹更多地源自于人们对于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期许以及对经济回暖的憧憬。但处于“弱复苏”状态的中国经济要推动股市真正步入“春天”,显然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