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企业盈利恢复已成为当前市场共识,但产能过剩依然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消息人士透露,相关部门已开始对多个行业进行密集调研,年内预计会出台相关更强力的控制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准入门槛、推进落后产能的淘汰、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
2012年,我国共下达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但当前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的情况并不乐观,我国高耗能行业投资还在不断加快,产能过剩的压力持续加大,这直接影响到当前经济复苏的持续性。
产能过剩成“痼疾”
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推出之后,产能过剩就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随着需求下滑,产能过剩带来的利润下滑在2012年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切肤之痛”。在经历阶段性的去库存之后,整体经济在去年四季度开始企稳回升,今年进一步复苏的态势总体确立。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报告称,中国经济今年增速预计为8.4%。
然而,庞大的产能可能会阻碍经济复苏的进程依然是挥之不去的一个悬念。随着需求的好转和产品价格的上涨,产能利用率将随之上升,鉴于很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只要厂家开足马力生产,产品价格将很快下降,从而进入新一轮的调整周期。
2012年的数据显示,多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钢铁过剩21%,汽车12%,水泥28%,电解铝35%,不锈钢60%,农药60%,光伏95%,玻璃93%。即便如此,高耗能行业的投资还在加快。2012年1-10月,高耗能投资同比增长21.7%,延续了2011年年初以来的加速增长态势。
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开工率长期维持低位,部分行业的产能却还将继续加码。以PVC为例,中国氯碱网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PVC现有产能达到2340.5万吨(其中包括糊树脂77万吨)。2013年,PVC行业产能继续扩张,国内计划新增PVC能力为342万吨,其中,内蒙古、陕西、青海、新疆四地的新增产能总和达到154.5万吨。
有的行业一边淘汰落后产能,一边继续扩产并形成更不利的过剩局面。如电石行业2012年新增产能约400万吨,远超过全年淘汰的127万吨产能,装置利用率约76%。有的行业尽管出台了准入条件,结果却反而进一步陷入产能过剩僵局,如铅蓄电池行业,大企业在小企业将淘汰出局之后疯狂扩产,结果导致全行业亏损局面的出现。
调控力度或加码
从政策的角度看,对于产能过剩的调控由来已久。业内人士透露,过剩局面必将引来更强力的调控措施,相关部门已开始对多个严重过剩的行业进行调研,预计将在年内提出防控过剩的方案,一方面从严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从环保、技术、能耗等方面进一步提出要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和限制新增投资,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早在2009年9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就提出,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象又有所抬头。对于部分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如不及时加以调控和引导,任其发展,市场恶性竞争难以避免,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并将导致企业倒闭或开工不足、人员下岗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2010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提出,当前我国一些行业落后产能比重大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确保按期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目标。
2012年,我国共下达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与2011年相比,2012年淘汰落后产能新增铅蓄电池行业、焦炭、铁合金、铜冶炼、铅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12个行业,任务有所增加。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监管不力,一些落后产能往往难以真正退出,有的甚至白天停工晚上开工。
除了淘汰落后产能,相关行业的准入条件正陆续出台,兼并重组政策也有望推出。据媒体报道,钢铁、汽车、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等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有望在今年得到推进。
“下一步,已经出台准入条件和具有淘汰落后产能目标的行业将进一步推动政策的落实,不排除运用限电等强力措施。尚未出台准入条件的行业将陆续出台准入条件,不仅约束新增产能,对现存产能还将进行压缩。”消息人士说。
重在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新一轮的防控产能过剩政策到底将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尚无法给出定论。业内专家认为,如果产能增长确实得到控制甚至总产能得到压缩,供给端的收紧无疑将短期内带来企业利润水平的提升。但当前制造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国外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可能将借机扩产,行业要真正提升盈利水平必须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当前,成本上升已成为威胁国内工业企业利润水平的另一大重要因素。方正证券(601901)研究报告显示,2003年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毛利率开始步入下降通道,并到2006年降至14%-16%的台阶(1998-2003年的毛利率水平在17%-19%区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原材料成本的提升;二是劳动力成本的压力。自2002年开始工业职工工资总额增速就进入了快速上行通道。
分析人士认为,在今年经济需求难以出现大幅改善的情景下,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亦难出现大幅回升,而营业成本增速亦稳步回升,这意味着企业毛利增速难有明显的持续性改善。长期看,企业要获得超越平均水平的利润必须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生产差异化产品。
新兴产业被寄予厚望,但缺乏核心技术必然会出现产能过剩。分析人士称,由于政策扶持力度大,资金对产业前景产生共识,扎堆涌入相关产业,如果技术水平不够高,必然使行业迅速转入结构性过剩的局面。
中国石油(601857)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有关人士认为,处在过剩行业的企业不一定要进入所谓新兴产业,技术水平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以两个过剩的产品为例,烧碱进口价为4640.2美元/吨,出口价为388.9美元/吨,价格差超过10倍;柠檬酸进口价为5011.5美元/吨,出口价为1011.8美元/吨。进口的高品质产品国内生产不了,因而价格远高于出口的普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