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协会已于近日公布了证券公司2012年度的经营数据。在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继续下滑的同时,自营业务收入却异军突起,与去年相比增长四倍。自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归功于券商自营部门及时调整策略,从股市转向债市。可以说,2012是券商的“放债”年。
拿2012年经营数据与2011年对比可以看到,2012年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6.83%、投行业务(含投顾业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1.78%、资管业务同比增长26.64%、自营业务同比大幅增长483.02%。回顾2012,股市依旧低迷,成交量下滑,经纪业务自然难有起色。与此同时,IPO基本处在停滞状态,投行业务也遭遇寒冬。令人意外的倒是自营业务独当一面,290.17亿元的净收入比2011年增长了四倍多。说意外,是因为去年初一度传出各券商裁剪自营部门。众所周知,2011年券商自营业务一塌糊涂,该年该项业务收入仅为49.77亿元。这样惨痛的经历让券商痛定思痛,一改过去以股市投资为主的思路。
券商不投证券,这听起来有些滑稽,但自营业务就是这样,哪里能保证收益就投向哪里。在金融脱媒的趋势下,发行债券成为一个高性价比的选择。在此推动下,2012年债市火爆,规模已扩容到26万亿元。私募债、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等一系列举措,也为债市丰富了品种,提供了创新的有利空间。最为重要的是,6%以上的回报率在债市寻常可见,并且延续了“零违约”的传统。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券商不投债市都不行。
实际上,债市今年的火爆有偶然也有必然因素。说偶然,是因为从货币政策上看,央行今年连续下调存准金比例和基准利率,与此同时股市持续低迷IPO陷入停滞,股市上的融资不畅,给债市提供了机会。说必然,是因为金融脱媒趋势下债市必然要继续扩容。利率市场化已开始启动,银行信贷融资的成本越来越高,传统的银行贷款在信贷体系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这一点从央行公布的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就能看出,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52.1%,同比下降了6.1个百分点。所以,也可以把债券市场的繁荣归结为对股市和银行贷款的替代效应。
债市对于券商的利好还不仅仅是自营业务收入增加,券商的债券承销收入也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债券承销收入达163.3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2倍,这也贡献了投行业务的大部分收入。但需要保持清醒的是,券商依赖债市并非长久之计。自营投资于债市,说到底就是给企业放贷,仍然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本质,毕竟去年企业愿意高成本从债市融资,还是因为融资渠道的匮乏。虽然券商在2012依靠“放债”实现了不菲的利润,但整体来看,329亿元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6%,不出意外地连续三年保持下滑。债市的一枝独秀无法将券商从泥潭中拔出。券商仍然需要依托自身特点,借助近期的一系列创新政策,开发出其他机构所无法开展的业务领域。
其实,过去一年券商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从数据上看除了自营业务也有其他亮点。中国证券业协会从去年开始将财务顾问业务和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数据单列出来,而这两项数字分别是35.51亿元和11.46亿元,随着中国企业的并购和投资行为越来越多,相关顾问业务也必将成为大有可为的蓝海。更多的承担财务顾问角色,也将是未来投行业务差异化的重点。另外,数据显示,2012年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6.76亿元,资管业务同比增长了26.64%。26.64%的增幅相比起去年暴增至万亿元的资管规模,的确有些低。这是由于资管业务仍然更多的扮演通道角色,通道费率仅为万分之五。通道业务说到底仍然是服务于银行,帮助银行在表外放贷。监管层给资管业务开了闸,但券商一味的发展通道业务,无异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这一点,券商需要向信托学习,如何依靠制度红利加速发展是国内金融机构的必修课。实际上,过去一年监管层给券商的利好政策已经足够多,但显然券商仍然需要消化和适应。申万董事长近日就公开表示,券商面对新政策有一点惶惶然不知所措。这种心态应该存在于目前大多数券商管理层,创新之路上必然要经历茫然的寻路过程。2012已经过去,希望“放债”成为历史,而2013年应当成为实实在在的券商“创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