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初开始享受与中资行同等的“存贷比指标须控制在75%以内”的“国民待遇”以来,众多外资银行坦言“备感压力”,不得不结束此前普遍运用的激进扩张策略,有意识收缩阵线,控制贷款增长。与此同时,一些外资行空前强调其在跨境融资、跨境结算等方面服务优势,希冀以此弥补其在中国境内业务发展中的不足。
统一标准
“存贷比指标管起来以后,我们的压力确实不小。”法兴银行中国区商业银行总经理刘洪涛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相比以往,法兴选择更加稳健的风格控制贷款增长,并有意识地放弃了此前“存贷比指标不受75%限制”时能做的一些业务。
根据存贷比的计算公式,其数值等于各项贷款总额与各项存款总额的比值。一家外资银行业务人员告诉记者,75%的存贷比限制意味着100元存款顶多只能贷款75元,而在此之前,外资行存贷比多在10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300%。
根据“入世”承诺,中国银行业于2006年底实现对外开放。开放之初,考虑外资银行实际情况,监管层给予5年过渡期,即在华外资银行需从2007年起,用5年时间达到存贷比不高于75%的监管标准。2011年末,监管宽限安排结束,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实现统一。这意味着,在存贷比指标上,外资银行今后同样需控制在75%以内。
突出优势
“国民待遇”倒逼众多外资银行更多从自身优势出发发展业务。“相比中资银行,我们在中国国内开展业务不具规模优势,不过,在海外一些地区,情况却不同。”刘洪涛说,法兴银行比以往更加强调其在非洲等地区业务优势,希望在中非经贸合作逐步加深扩张背景下,更多参与其中获益。
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前10月中非贸易保持20%增速,高于全国外贸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总额达1639亿美元。与此同时,前10个月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同比增加17%,非洲已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新兴目的地之一,在非落户中国企业超过2000家,涉及农业、电信、能源、加工制造等诸多领域;非洲同时也是中国企业的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
无独有偶,渣打银行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突出强调其在非洲的独特优势,“随着非洲和中国等亚洲国家之间贸易联系不断增强,我们看到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的良机。在非洲全球化过程中,能像渣打这样拥有能与全球网络完美结合的泛非洲业务银行寥寥可数”。
业内人士说,由于中非金融环境不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往往会面临一些风险,对银行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有迫切需求。相比国内银行,跨国性银行在非洲市场拥有庞大的分支机构,在帮助中国企业解决走向非洲所面临的金融问题时确实极具优势。
资料显示,在非洲有超过40年经营经验的法兴银行目前在非洲15个国家拥有超过870家分行,法兴银行在埃及、几内亚、摩洛哥、塞内加尔都是第一大银行;渣打银行业务同样遍及非洲各地,所覆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92%。
一些外资行已从中非经贸合作中大大受益。刘洪涛告诉记者,法兴银行在非洲市场的出口单据业务近几年飞跃式增长,相比2009年,2011年起中非业务量增长466%。尽管2012年数据尚未统计公布,但刘洪涛透露,增速将在两位数以上。
跨境人民币结算被视为未来最具前景的银行业务之一。刘洪涛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非拥有广阔市场空间,目前法兴已开始为中非贸易企业提供人民币结算,法兴中国也在不断推进这项业务,包括人民币贴现等,以满足企业需求。
央行有关人士提供的一份针对700家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77%的企业相信到2015年跨境人民币贸易比重会占到进出口贸易的1/3。之所以选择人民币,72%的企业的目的是规避汇率风险,44%的企业认为人民币交易能为经营带来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