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作为金融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带来什么,又该如何应对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博士宋芳秀近日接受了《农村金融时报》专访。
《农村金融时报》:对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您持有什么样的评价和观点?
宋芳秀: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不光是利率价格放开的问题,它更关系到非常多配套政策的改革。我们经常把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同于放松利率管制以或者利率自由化,其实我觉得利率市场化更应该是一个逐渐地让价格起到资金配置作用的一个过程。我国经济中有很多问题即使利率放开后也不见得就能够解决。比如说,在一个垄断的银行业结构,往往会存在一个合谋定价问题,即使放开了利率价格,也不见得会出现竞争性的定价。所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光是一个中央放开价格管控的问题,还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政策配套。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政府是否存在干预资金分配的行为,如果银行和政府之间有一个硬性的资金分配关系的话,政府参与资金分配肯定不会涉及到对资金价格和效益的敏感度问题。另外还有企业,利率这个资金的成本会否成为企业发展的束缚?有的企业不在乎资金的价格,而更在意资金的可得性,对于利率的高低并不敏感。而说到资金配置,我国金融体系中有80%的资金是通过银行体系来配置的,而不是主要通过金融市场,这与国外的情况正好是相反的。我认为,利率放开之后,中央银行就应该是一个对价格的间接调控,央行调整基准利率,市场利率随之变化,而现在的银行体系内能不能让价格有效变动呢?中央银行的意图仅仅通过银行体系能否得到实现?其实我特别希望利率市场化能够在一个成熟有效的金融体系中进行。
《农村金融时报》:您认为利率市场化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
宋芳秀: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总的来说,利率市场化对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来说更多的应该是挑战。利率市场化之后,农村金融机构就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提高存款利率来留住客户,势必就会降低利润;如果不提高,存款就会流失。而在贷款方面也是同样的情况。其实利差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经营环境的变化。现在可能还有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以后慢慢放开了,存贷款都是浮动的,那么银行的资产上面肯定就会出现不匹配,比如在期限上和利率的敏感性上面,在资产负债方面就会存在缺口。银行对于利率风险能否掌控得好,这是决定它是否能够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如果利率风险很大,利率剧烈的波动会给银行的收益流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有的银行倒闭了就是因为没有管理好负债比例以及敏感性资产和敏感性负债。
然而每个风险都蕴含着机遇,竞争会带来效率,效率好的银行在存活下来的同时也扩大了市场份额,所以利率市场化也是很难得的机遇。此外,虽然利率浮动会带来风险,利率市场化令银行有了一定定价自主权,可以改善经营管理、建设风险防控体系、优化资产负债管理,这些都是很好的机遇。另外我认为也农村金融机构趁应该这个机会进行储备人才,改进技术和流程,并尝试运用一些金融衍生品来应对金融风险。
《农村金融时报》: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业务结构和盈利特征单一、风险管理能力较弱,您认为其应该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应对利率市场化?
宋芳秀:我认为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尝试创新出多元化的贷款方式,利用好自身的地缘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现在大家都在强调关系型贷款,这也是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优势所在。把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软信息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来放贷。用联保贷款、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元化的贷款方式吸引农金领域的更多客户,进一步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其次,应把握好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金融机构存贷利率的变动幅度应该是多大是很难确定的。如果贷款利率过低,势必会加大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毕竟这些金融机构所面临的贷款方大多为农户和中小企业,如果利率太低可能会弥补不了贷款风险,满足不了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原则。而在满足这个原则之后,如果贷款利率定的太高,可能会导致银行的“逆向选择”和企业的“道德风险”。这两种情况最终会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这对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都是一种危害。在差别化策略方面来讲,找准每个金融机构自身的市场定位是很有必要的。农村金融机构虽然有地缘优势和交易成本优势,但也要确定自己是不是要牺牲利润来争取优质客户,有没有其它办法获得利润。中小金融机构的数目很多,必须要明确各自的特色,找出自己的竞争优势,避免被覆盖。
另外,在风险管理能力方面,利率市场化对农金机构来说恰好是一个改进的机会。可以利用可以自主调控的利率的变化来降低损失和提高利润,也可以像大型商业银行学习,开发适合农村金融特点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规避,如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哪怕有一定的缺口,只要适当运用这些工具是可以来进行缺口管理的。同时,建立利率定价机制模型和其他的定量分析技术也会使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农村金融时报》:您认为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差异化特色道路具体该如何可持续?
宋芳秀:农村金融机构走差异化特色道路必然伴随着一个创新问题。我觉得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贷款方式创新。由于信息不对称,现在很难把握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有多大。如果是要对这样的中小客户做贷款风险调查的成本会特别高,所以应该通过其他方法来代替这样的高成本调查。现在有几个做法就比较好,一个是联保,这也是目前运用得比较多的;第二个是用产业链的方式去调查,通过企业的电表、水表等来侧面了解这个企业的还款能力。在抵押贷款方面,应寻找替代担保和抵押的方式。因为农户和中小企业可做抵押物的资产很少,若是能通过其他途径来替代抵押,则可以解决后续贷款问题。
在差异化的方面,如何使资金来源差异化,而不仅仅是拼成本和利率差。其中一项重要的创新是资产证券化。农村金融机构在市场利率化的条件下必然会面临资金来源的问题,所以相比大型银行来说可能会更需要资产证券化来丰富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