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IPO的疯狂直接导致了A股的跌跌不休。如今,IPO被暂停,一场猛烈的财务核查风暴正在席卷882家再审IPO企业。而面对这一场风暴,投资者的祈愿是:此次证监会IPO打假,千万别雷声大雨点小。
重点在打假造假
2013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在北京召开“首次公开发行(IPO)在审企业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对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做出动员和部署。来自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创业板发行监管部、会计部、稽查总队、各派出机构、沪深专员办、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负责同志,各保荐机构和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等约300人参加会议。参会人员之方方面面,队伍之庞大,足以证明此会议的重要性。
事实上,10天之前的2012年12月28日,证监会“突击”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介机构在开展2012年年度财务资料补充和信息披露工作时,对首发公司报告期内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开展全面自查工作,并要求在2013年3月31日之前报送自查报告。随后,证监会审核部门将对自查进行全面复核,而证监会百余人团队也将动用全系统的力量进行现场抽查。证监会对该专项检查工作鼓励用各种手段发现问题,包括抽查机票记录、高铁记录、住宿记录,以及对约谈管理层使用FBI的读心术。
“谁都别心存侥幸,凡是进入行政受理程序的,就必须承担申报文件真实、准确、完整的责任。”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会上严厉警告了与会券商代表。
投行人士表示,本次会议上明确感受到了监管层严控信息披露质量的决心。“本次专项行动的主要目的是打击IPO企业的财务造假和利润调节行为,”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同时放松对IPO企业的业绩审核要求,“总的来说,会议精神可以理解为业绩下滑并不可怕,但决不能造假。”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只要企业业绩下滑程度不要偏离行业平均水平太多,是可以接受的。
IPO“堰塞湖”有望缓解
此次证监会动员全系统的力量进行严厉程度前所未有的在审企业的财务报告审查,除了2011年以来愈演愈烈的新股业绩“变脸”问题之外,高悬在A股市场之上的IPO“堰塞湖”也是直接导火索。
根据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2013年第一周新增初审企业32家,这是自去年4月15日以来IPO申报增量最显著的一周。至此,A股市场IPO排队待审企业数量已高达882家。按照此前的发行速度,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消化。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此次严厉程度前所未有的财务专项检查,在审企业的财务报告中的水分将被大大挤出,将有300家左右的企业被踢出IPO在审队伍,大大缓解IPO的压力。
去年2月初,证监会首次公开IPO审核全过程,使得A股市场信息更加透明。同时,一份持续扩容的IPO预备队名单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首次公布的名单中,515家企业IPO排队待审、待发,数量之多让市场颇为震惊。不仅如此,名单中还出现了江苏常熟农商行、盛京银行、大连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等在内的14家农商行、城商行的扎堆申报上市,这一数量则接近目前A股市场银行股的总数。而在此之前,银行股IPO已经暂停了4年之久。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邮政速递、淮北矿业、中国铁路物资、中海信托、重庆燃气等体量庞大的IPO,也在推进过程中。一旦这些IPO最终成行,市场融资额将超过2011年全年2800多亿元的水平。
自IPO预备队名单首次公布后,证监会每周例行发布更新。预备队扩容的速度之快,超出市场预期。在2012年高速发行了200多家之后,预备队不减反增,年初500家,到去年年底则扩容至800余家。
IPO犹如无底洞,让投资者看不到一丝希望。而如何疏导这个“堰塞湖”则成为A股市场的重中之重。此前,有传言说,将这些疏导至新三板,或者新开一个预备板,但显然准上市公司对此并不感兴趣,更何况新三板的推出仍只是“只闻楼梯声”。
但是一旦证监会IPO打假实打实地开展起来,相信预备队只进不出将成为历史,大量不合格企业的退出将有效疏导IPO的“堰塞湖”。
惩罚措施要跟上
当然,证监会的IPO打假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疏导IPO“堰塞湖”,而是为了纯净A股市场,把好上市的第一道关。
事实上,对于IPO造假,证监会在过去20多年中也一直没有懈怠过对其的监管,但为何A股市场上仍骗子横行,造假者无数,且近年来业绩“变脸”速度越来越快?除了利益链上的各方狡猾诡诈外,相关的惩罚措施没有跟上是重要原因。换言之,各利益方造假上市的成本太低。
据证监会披露,目前已经对7家保荐机构、20名保代、4名签字律师进行了处罚,对珈伟股份、南大光电出具了警示函。但是这个惩罚相对美国、中国香港等成熟证券市场而言,实在是太轻了。就以保代而言,保代“只荐不保”这一现象或将有所改善。上市公司上市第一年“业绩大变脸”、招股书中的保荐主题张冠李戴、保代连现场都没去过就签字、与PE联手过分包装企业上市、抱着“闯关”的心态申报材料等现象一直被人所诟病。但对于保代的惩罚,至今最重的是胜景山河的2名保代被撤销保代资格,其余的只是短期禁保,甚至只是约谈,而对这些造假者而言,造假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再来看看海外成熟市场。去年,针对洪良国际造假事件,香港证监会已宣布严惩洪良国际保荐机构——兆丰资本,撤销其保荐人牌照,同时对该公司开出香港证监会有史以来罚金最重的一笔罚款4200万港元。这也是香港证监会整顿新股上市监管工作以来最严厉的一次处罚举措。另外,香港证监会还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申请,寻求法院颁布命令要求洪良国际把上市筹集的资金归还给曾经认购洪良新股,或者于公司上市之后从二级市场购入其股份的投资者。
如此严惩之下,造假者自会掂量三分。因此,对造假没有严惩制度,一切只是空谈,证监会的打假也只会紧一阵松一阵,最后又重回老路,A股的上市造假仍会层出不穷。因此,在严惩制度缺乏的当下,证监会的IPO打假,或许只是“雷声大雨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