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菲特今年年初进军太阳能、多地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加速以及中国国内政策利好等因素带动下,全球光伏概念股上周表现活跃。年初至今的短短数个交易日内,包括卡姆丹克太阳能、江西赛维LDK太阳能等在内的中国光伏企业股价涨幅均达到50%,美国、德国、瑞士、韩国的相关企业股价也纷纷强劲上涨。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国内政策利好出台以及海外市场出现新一轮装机热潮,带动国内外下游终端市场需求回暖,光伏行业已经初步具备反弹基础。但需注意的是,光伏产业供大于求的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行业是否全面回暖仍有待观察。
巴菲特点燃上涨导火索
受产能过剩以及欧洲削减对绿色能源补贴造成的外部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光伏产业去年遭受重创。2012年太阳能面板价格下跌30%,令大多数公司的盈利遭受重创,全球光伏行业经历了最“冷”的一年。
不过去年年底中国政府提出了光伏“救市”的新措施,海外市场也出现新一轮装机热潮,刺激光伏板块反弹。今年年初,“股神”巴菲特宣布斥资25亿美元投资光伏电站项目,更点燃了光伏板块进一步上涨的引线。
彭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衡量全球光伏企业股价表现的NYSE-BNEF全球太阳能指数累计上涨14.32%,总市值达到406.5亿美元。在其成分股涨幅榜上,卡姆丹克太阳能(00712.HK)位居首位,今年以来的涨幅已经达到59.84%。
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中,江西赛维LDK太阳能(LDK.NYSE)今年股价累计上涨49.31%,晶澳太阳能(JASO.NASDAQ)上涨30.91%,天合光能(TSL.NYSE)上涨29.49%,昱辉阳光(SOL.NYSE)上涨28.57%,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上涨26.81%,尚德电力(STP.NYSE)上涨22.22%。
港股市场上,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涨幅达到35.9%,阳光能源(00757.HK)涨幅达到17.65%。A股光伏类上市公司同样表现强劲,今年以来隆基股份(601012)上涨42.06%,亿晶光电(600537)上涨35.38%,银星能源(000862)上涨15.9%。
海外相关公司的股价也表现不俗。今年以来美国阳光电力公司(SPWR.NASDAQ)股价累计上涨45.73%,德国太阳能世界公司(SWV.DE)上涨47.88%,瑞士Meyer Burger科技公司 (MBTN.SW)上涨29.73%,韩国熊津能源(103130.KP)上涨48.75%,韩国Nexolon(110570 .KP)上涨31.23%。
市场需求有望增长
就基本面来看,光伏股票联袂上涨主要得益于需求预期的改善。德意志银行10日发布报告预计,2013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将增长22%,达到3340万千瓦。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美国和印度的需求增长抵消德国和意大利的下滑。
8日结束的中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中国将新增光伏装机1000万千瓦。德意志银行分析师维沙尔·沙赫指出,在中国需求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印度光伏装机规模将增长两倍,达到400万千瓦;美国将增长29%,达到450万千瓦。这将抵消欧洲市场需求的下滑。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增加光伏产能,投资者可能会对在中国市场敞口更大的公司给予更多关注。
此外位于美国波士顿的研究机构GTM预计,受政府支持以及沙特和土耳其地区的需求迅速增长带动,到2015年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光伏装机规模从现有的14.9万千瓦增加到350万千瓦。届时沙特的光伏装机规模将占到该地区的三分之一,土耳其占到四分之一。目前沙特政府已经制定了到2032年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100万千瓦的目标。
研究机构ADSReports11日发布的报告预计,全球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在未来八年稳步增长,到2020年达到32980万千瓦的水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5%。
供需缺口挑战犹存
事实上自去年年底开始,光伏板块就开始触底反弹。NYSE-BNEF全球太阳能指数自2012年12月3日从375.82点的历史最低点反弹至今,已升至500.47点,涨幅达到33%。从历史走势来看,该指数在2007年底曾创下3734.6点的历史最高水平,随后直线下落,到2008年11月底降至786点,2011年4月反弹至1592点后再度走软,一路跌至2012年12月初的历史低点。
熊市似乎已经逆转,但行业分析师仍持谨慎态度。晨星公司分析师斯蒂文·斯米克(002162)认为,观察全球光伏产业的供需状况不难发现,即便中国新增了1000万千瓦的需求,仍然不足以解决行业存在的供大于求的问题,光伏企业在2013年仍然不会有太好的盈利表现。
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产业仍然受到产能过剩、库存高企和需求不足等负面影响,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行业整合举措出现,供给过剩的状况将持续到2014年。
市场研究机构集邦科技在最新报告中指出,由于供过于求的市况不变,系统端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率也不愿意减少,光伏的供应链价格没有回升的基础。虽然愈演愈烈的贸易战可能让区域性的需求超越供给,从而对价格提供支撑,但到2013年下半年,还是会有厂商着眼市场再起,通过调降价格抢占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