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民生银行多空博弈:熊出没 请注意!

2013年01月10日 14: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权力与利益在这里交锋,新希望的刘永好、泛海的卢志强、东方的张宏伟、复星的郭广昌、健特的史玉柱等资本市场的枭雄扎堆于此,这里没有圣徒,只有血腥。

  股价冰火两重天

  2013年1月7日,民生银行上涨4.26%,收报8.32元,股价创近五年新高。根据公告,史玉柱控股的上海健特增持民生银行8.096亿股,成本约在5.88元每股,以7日收盘价8.32元计算,每股浮盈约2.44元,单这一块史玉柱账面浮盈高达20亿。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2012年9月份和11月份,民生银行还接连遭遇被国际投行研报降级,并被大肆做空情况。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经历了从被弃之如敝履,到又被力捧上天的冰火两重天,这如同“罗生门”一样扑朔迷离。

  谈到做空,不得不提到史玉柱。史玉柱一直是民生银行的守护神,一向以做多民生银行自居,且屡屡通过网络发布看好民生银行的言论。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1年3月30日到7月15日的74个交易日内,史玉柱旗下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计42次增持民生银行,累计增持近7亿股,占A股股本3.54%。综合来看,史玉柱增持价格多在5.7元~5.9元之间,以5.75元/股为估算均价计,史玉柱耗资已近38亿元。

  史玉柱疯狂增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急于巩固他在民生银行的董事地位。因为他已经捕捉到作为第二大股东的中国人寿要控股民生银行的消息,而对于资金雄厚的中国人寿来说,控股成本不高。

  史玉柱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此前中国人寿前任董事长杨超曾表示,中国人寿要实现对银行“一控一参”。中国人寿谋求控股民生银行的消息一直在市场上广为流传。中国人寿高管也在2011年8月24日的业绩发布会上称:“如果民生银行未来有进一步融资的计划,国寿还将进一步投资,给予支持。”

  因此,史玉柱便开始在微博上高调炮轰中国人寿,“拜托中国人寿,别虎视眈眈想控股民生银行。中国唯一的民营的重要银行(总资产2万亿元以上),别倒退成为国有银行,给民营留一块小小的天空吧。失去民营机制的民生银行,将失去核心竞争力,告别高速成长。”一边是言辞激烈的炮轰,一边是几近疯狂的增持。

  除了A股,H股市场也是史玉柱买入民生银行的主战场。在2012年,史玉柱先后3次买入民生银行H股。港交所信息显示,史玉柱最近的一次增持是2012年9月6日,以每股5.76港币的价格场内增持民生银行500万股。之前,史玉柱还于2012年6月4日和5日,分两次增持民生银行H股2440万股,锁定三年。

  所以,当2012年9月3日,民生银行遭遇跌停媒体将矛头指向史玉柱时,他理直气壮地以9月份3次增持为由,公开宣称媒体是对其的污蔑。

  史玉柱回应称:“今年我仅有3次交易:1.为了增持,六月少量买了认股权+沽看跌期权的组合产品,典型打折买股成熟产品。2.八月一份一年期现金交割的认股权证产品(CALL+PUT)自然到期,怕别人误解我减持,同日在市场购入等额的股票,这行为被说成做空。3.九月股价大跌时增持了股票,却污蔑我是做空一分子。”

  然而,调查发现,2012年内史玉柱并非只有3次交易,其向港交所提交的权益披露数据变动显示,在2012年6月4日至9月6日间,累计发生9次交易。

  做多魅影

  史玉柱所谓的三次增持只是其年内游戏股市的下半场表现,并无助于改变其年内左右手互博对冲交易的事实。

  今年6月4日,史玉柱买入1320万股民生银行H股好仓,同时建立1320万股淡仓。此前他也曾表示卖出淡仓,有媒体专门采访港交所,据港交所回应,这一行为纯属卖空,因卖空须先借入要卖空的股票。

  6月5日,史玉柱再次做了一笔对冲交易,买入1320万股好仓和1320万股淡仓。

  6月8日,1320万股等额的好仓、淡仓双向交易再次发生。

  8月27日,史玉柱建立一笔240万股好仓,同时还有一笔240万股等额好仓,但该笔好仓披露代码为122(L),代码含义是“不再持有上市法团的股份的权益”。

  9月6日,史玉柱再次买入500万股。

  根据上述交易记录,史玉柱仅有8月27日、9月6日两笔增持交易。

  业内人士分析称,史玉柱在H股上的交易就是为了做套利价差。在股价大跌期间买进,此时已经规避了价格风险。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其套利行为避而不谈,单纯以其几笔增持交易来简单划分多空阵营对垒,这里有些问题。

  显然,史玉柱对冲套利交易,让国际大行投行嗅到了血腥的味道。

  因此,在资本市场里,没有什么是固守的,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

  大股东们的如意算盘

  从股东左手买进增发股票、高价卖出既有股票,到为大股东提供关联贷款,民生银行俨然成了大股东们的取款机。

  民生银行在2009年11月进行H股IPO融资之时,董事长董文标曾经对外郑重承诺,在未来三年之内不再进行股权融资。然而仅仅过了两年,2011年1月8日,民生银行就推出了《2011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让民生银行陷入了一次信任危机。

  与出尔反尔的违反诺言相比,更让投资者愤愤不平的是,在此次定向增发背后隐含对增发对象的公开利益输送。公开信息披露,此次定向增发的对象为上海健特、南方希望、中国泛海、中国人寿、中国船东。

  增发方案一出,投资者纷纷表示愤慨,上市公司以低价(4.57元)只向大股东融资,尤其是参与定向增发的股东在增发前都持有大量的非限售流通筹码,完全可以在市场上进行套利。左手买进低价增发股,右手抛出现有流通股,转瞬之间10%的利润到手。

  2011年1月10日,国泰君安在研究报告《增发有利夯实资本,但定价略显偏低》中称,本次定增的价格为4.57 元,为20 个月以来的股价最低点,仅相当于2011年摊薄前动态PE 5.7 倍、动态PB 0.96 倍,对定向增发的参与者而言是获得了二级市场难以获得的低价买入民生银行股权的机会,但对于其他股东利益考虑不够周全。

  事实上,大股东左手买进增发股票、高价卖出既有股票的远不止这一次。

  2006年7月民生银行启动A股首次定向增发。增发对象为上海健特、中国泛海、新希望、南方希望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民生银行定向增发最初定价为9.08元/股,由于公司2006年度实行每10股转增1.9股资本公积分红,定向增发发行随之除权为7.63元,定向增发价较股权登记日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12.4元足足折让了38.5%。

  这个价格成了2006-2007年那轮大牛市行情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

  此外,业内人士还表示,民生银行不是普通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对民生银行的控制以获取更多的金融支持。

  据悉,卢志强参股的联想控股出现在民生银行的关联交易名单上,卢志强持有联想控股29%的股权,该公司当年与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金额为10亿元。

  事实上,与民生银行形成关联贷款的并不仅仅是卢志强一个股东,张宏伟控制的东方家园,刘永好控制的南钢希望等有关公司,均有过金额不等的关联交易贷款记录。

  网友杂谈:

  @小蛋:民生的连坐制短期看坏帐不会暴露太多,但这不代表其潜在的风险不大,我十分反感民生上下联保的做法,这不能提高民生挑选企业的能力,反而会带来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上海钢贸事件就是一个开端。小微企业间的关系很复杂,你指望通过它们选择一批好企业锁到一块是很难的,很有可能最后锁到一块的是关系最铁的企业而不是业务最优秀的。

  @青城山中鸟:民生银行公司业务一直很牛B,2000年至2007年,民生的大客户战略是民生领跑同业的关键性因素,期间民生的资产规模和净利润增速等指标是同行业中最快的。 07年民生开始事业部改革,房地产、钢铁等几个大行业上收到总行归事业部管理,主要行业上收后支行业务锐减,支行没多少事可干,09年开始,老董就让支行干小贷。

  @有谦:现在PB最低的三家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说稳健,应属浦发;说成长性和特色,当属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商贷通起来之前,我曾认为她是在夹缝中生存,因为那几年“国进民退”。没有政府背景和大企业资源的民生,也就没有金饭碗的束缚,硬是开辟了适合自己的小微金融之路。

  @潜艇快乐:如果民生银行被低估,那么持有民生近9亿股的东方集团会如何?东方集团目前的市值93亿。而其持有的民生股权市值是50亿。如果民生股价能到每股10元,以东方集团目前的市值计算,民生银行之外其他所有资产均是白送!

  @香草子:柳传志今年在公开场合表示,1996年民生银行准备注资时,他第一个获得投资批准,假如当初投一个亿,今天大概会获得两千多亿的回报。然而他坦言并不后悔。“创业过程中,身边不断有这样的事儿出现,是好事儿还是坏事真不好说。(来源:老虎财经


(责任编辑:康博)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