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内部正在发售一款理财产品,期限为一年,投资门槛为10万元,年收益率11%,名额有限。”近日,很多投资者都接到了推销公司的理财产品的电话。预期收益率为11%,而且保本保收益,这相比于目前银行内大部分年收益率仅为4%-5%的理财产品来说充满了吸引力。
真有收益率这么高的“内部理财产品”?对此,记者采访到该企业内部人士了解到,目前公司有五款理财产品正在发售中,根据期限不同,年化收益率介于8%—11%之间。“这些产品,都是某央企的融资项目,收益率通常可以保证,而且多为‘内部理财产品’专供给内部员工。”
随后,记者在其中一款理财产品合同书中看到,认购起点为10万元,债权投向主要为进货、地产项目、创业板块、科技融资等等。“出售债权的公司也多为资质较好,且有土地或优质项目担保的上市企业。”某贷款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会审核公司资质后,进行担保。不过,记者发现,在该理财产品中,认购产品的客户只是“债权受让人”,而“债权转让人”则为理财经理。“贷款申请人的贷款申请获批后,先由理财经理放款,之后再将债权打包拆分成若干份额,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发售。”该理财经理解释道。
“这份看似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实际为一份公司债权份额,只是将其整体分成多个份额以理财产品的方式发售给市民。”业内人士透露,一旦出现问题,贷款平台就会有两种规避自身风险的可能。一种是直接宣布公司解散,那么放款人将损失全部资金;第二种是将亏损进行弥补,通过后面进来的放款人资金弥补前期的亏损。天津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中心罗永泰表示,作为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机构销售“理财产品”,现在尚处于监管范围之外。因此,部分企业债权份额的收益率以及本金的安全难以保证,但央企或资产质量不错的大型企业的债权还是有一定投资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