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2012年稀土江湖 诸侯争霸“对阵”央企

2013年01月07日 0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2012年4月8日,是中国稀土行业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当天,酝酿了4、5年,隶属于工信部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终于成立了。

  事实上,早在10年前,中国有色进出口总公司等多家稀土企业就曾经提出建立稀土协会,到去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也申请过设立稀土分会,由于种种原因,申请没有被批准。但随着近年来稀土行业的发展,这个备受关注的“协会”再次被提起。2011年7月,工信部特别提出加快推进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组建工作。直至2012年4月8日,这个“国家级”协会终于挂牌。

  而之所以选择在4月8日成立,恐怕还与外因相关。2012年3月中旬,美欧日联手在世贸组织就所谓的中国限制稀土元素出口一事提起诉讼,从而将中国的稀土问题推上了国际贸易争端的风口浪尖;而当时多位专家建议,我国如有一个协会组织通过非官方途径积极应对,无疑将打开促进问题解决的新途径。

  至此,酝酿已久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在京成立,据悉该协会包括了中铝、五矿、包钢集团、赣州稀土等155家会员,囊括了国内几乎所有的稀土企业。

  点评:虽然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已经成立,但其前景并不被有关专家看好。曾有业内分析师认为,155家会员企业如果能形成统一声音,那将是市场的绝对控制力量,但是从中国钢铁业等行业协会这些年所能起到的作用看,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应对外部困难的能力有限。

  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在4月8日成立大会当天,多家媒体却被挡在了成立大会的门外。

  按照官方的说法,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将在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作用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也给企业创造了一个平台,将各种意见以一个统一的发言渠道出现在整个行业中,把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反映给政府。但其成立的“大喜之日”却将众多媒体拒之门外,在成立之后的又异常低调,从未发出任何“声音”,这一蹊跷事件也不由得不让众多媒体猜测,这个半官方、半民间的团体究竟为何成立?

  稀土行业协会酝酿多年终成立

  编者按:稀土市场涨涨落落,经历过价格不如白菜的时代,到价格贵如“切糕”的日子,2012年,稀土价格再度回落,涨落之间,其市场正经历着不断完善的过程。

  2012年,针对国内稀土行业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力差、稀土定价权缺失等问题,工信部提出稀土行业将加速整合,形成2至3家大型稀土产业集团。

  而从近日公布的2013年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和行业重组情况来看,2013年稀土行业的版图将出现明显变化。

  如今,虽然稀土价格指数跌幅过半,但随着国内稀土行业整合步伐的加快,从2012年年底开始,部分稀土永磁类上市公司已重新焕发生机。

  地方稀土集团成立 “对阵”央企

  自2012年4月8日,稀土行业协会成立大会上,有专家表示对于行业整合,2012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大集团组建,形成2-3家大型企业后,我国南方各稀土产区纷纷加码,相继成立了多个地方稀土集团。

  而对于这些稀土集团的成立,有分析师认为,因为牵扯众多的利益方,而现在南方稀土整合的趋势,大有打破原来的局面,各地方纷纷“保举”地方企业,组建地方稀土集团来抗衡央企“独大”的局面。

  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依法开展稀土专项整治,加快稀土行业整合。随后,各地开始加快地方稀土整合的步伐。

  2012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我省稀土行业整合的意见》,对广东省进行稀土资源以及稀土产业链的整合提出时间表。由此,稀土行业整合进入实质性阶段,广东省拉开南方稀土行业整合的大幕。

  截至去年,湖南、内蒙、广东、福建等省市已经成立了省级稀土产业集团,逐步完成省内稀土的整合。

  但从各省抛出的整合方案来看,各省方案多以省内大型稀土企业为主,实力雄厚的央企并未能参与到地方稀土整合中来。央企与地方在整合中的利益冲突不言而喻。

  点评: 自2011年中央实施稀土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后,地方加快步伐组建稀土集团,同时,央企也对地方稀土资源虎视眈眈。央企在资金、产业链和技术方面有优势,地方国企拥有最重要的矿权,这注定是一场难以摆平的博弈战。以湖南稀土整合方案为例,此前整合了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的五矿集团,并未能深度参与此次湖南稀土的大整合。央企的缺位,或更加彰显地方政府对稀土资源的掌控决心。

  我国首个稀土交易所落户包头

  2012年8月8日,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于金融广场挂牌成立。

  中国近两年对于稀土行业集中管制,稀土产品价格剧烈波动,一度对下游应用行业造成影响,有人甚至质疑稀土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成立全国性稀土交易平台,被认为是中国探寻稀土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一次尝试,行业主管部门希望借此推动稀土价格市场化、透明化,避免大起大落。

  在包头稀土交易所挂牌当日,运行机制、交易规则、产品设计等细节未被披露。交易所称,公司的合法手续已经完成,中铝、五矿、中色等央企均成为股东。但交易所目前处于筹备阶段,真正运行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令外界担心,包头稀土交易所为了争做全国性稀土交易平台而匆匆上马,后续运行可能不会太顺利。

  此前,江西省于去年底率先成立江西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该地区中重稀土产量约占全国中重稀土产量的80%。尽管如此,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正式运行以来的成交量屈指可数。

  各地争建稀土交易所的背后,实为各方对稀土定价权的觊觎。经过两年调整,稀土行业的重心已从矿产资源的跑马圈地,转移至游戏规则的设计主导权之争。

  点评:从谋划到挂牌,包头稀土交易所历时两年。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稀土生产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希望通过稀土交易平台形成市场化的价格,打消外商对于政府操纵价格的疑虑。

  而对于稀土买卖有很大的信息不对称,买卖都是通过熟悉的中间商进行,下游用户有时候买不到货、看不清价格。交易所可以实现供应商和采购商直接通过电子平台接洽,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推动了价格的市场化。消除中间商环节,使得买卖更流畅、市场信息更清晰。

  尽管“谁来唱戏”、“如何唱”尚不为人知,但包头稀土交易所在业内确实已广为人知。

  “跌”成为2012年稀土“主旋律”

  回顾2012年的稀土行情,“跌”字可以概括为这一年的“主旋律”。2012年年初,稀土市场依旧延续了2011年下半年的低迷走势,一路滑坡,去年稀土指数年底以400点创历史新低,较2011年12月1日最高点1000点下降了60%,较2012年1月1日的882点下滑了54.65%。虽然在去年稀土行情两次小幅回涨,但是下滑的大趋势很快就归于平静。

  三月中下旬受企业补库存,需求复苏影响,稀土价格曾出现小幅回暖。据监测数据显示,3月25日至4月45日稀土指数上涨11.08%。

  10月末,龙头企业包钢稀土停产保价,并宣布以高于市场价收购高品质稀土;国内几家大型稀土企业纷纷响应,加入停产行列。11月份稀土部分产品价格曾一度走高,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份稀土指数上涨6.23%。

  低迷的需求始终是制约价格的主要因素,稀土市场小幅上行之后继续下跌。有数据显示,相较于2011年最高点氧化镝跌幅达81.58%,镝铁合金跌幅达80.98%。稀土市场成交低迷,经销商大多感叹稀土今年日子尤其难过。

  2012年稀土价格下跌的主要商品有:镝铁合金(-66.43%)、金属镝(-65.83%)、氧化镝(-60.48%)。本年均涨跌幅为-54.48%。

  点评:无论从现货市场、二级市场,稀土行情都呈现出“不给力”的趋势。从北方稀土行业龙头企业包钢稀土一年股价走势来看颇为明显,自年中时除权以来,包钢稀土几度刷新了年内股价的新低,并于2012年10月31日走出了年内最低27.14元的股价。而来自外部的压力仍使得2013年的稀土行情晦暗不明。直接牵动市场的不仅有全球市场对中国稀土需求大幅下降,还有美、欧、日等国家地区提出的中国稀土诉讼,而国内稀土产业的整合也将成为2013年市场的焦点,鉴于上述不定因素,2013年稀土价格走势仍不明朗。

  包钢稀土“控股”内蒙古12家上游企业

  2012年12月27日晚间,包钢稀土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2月27日在包头与包括包头市金蒙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玺骏稀土有限责任公司、包头市新源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内的12家稀土上游企业及股东分别签署了《稀土上游企业整合重组框架协议》。

  按照内蒙古最早出台的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本应在2011年6月底就完成35家企业的整合淘汰。但因为稀土企业淘汰标准和补偿标准等方面都受到质疑,原本计划的整合进度也被一拖再拖,除了方案多次修改外,其整合数量也由35家逐步缩减至12家。

  此前有传闻,北方稀土集团将由内蒙古包钢集团公司牵头,联合甘肃稀土集团公司等北方大型稀土公司共同设立,同时延伸涉足四川、山东等地稀土企业的整合,并通过集团化的统一管理,初步建立起北方地区规范有序的稀土资源开发、冶炼分离和市场流通秩序,促进我国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

  据包钢稀土总经理张忠介绍,包钢稀土第一步将会首先整合内蒙古自治区内稀土企业,引导其向下游的功能材料、新材料、应用产品领域进军,在现有管理体制框架下,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上游企业整合重组。

  第二步是整合省外的轻稀土骨干企业,主要包括四川、甘肃、山东的企业,完成对北方轻稀土企业跨地区的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轻稀土产业的控制力和集中度。而此次公告可以说是北方稀土集团在2012年迈出的一大步。

  点评:伴随着包钢稀土舆论热度的不断升温,北方稀土集团的概念也是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之一。包钢稀土总经理曾公开表示,按照整合方案,北方稀土集团将由内蒙古包钢集团公司牵头,联合甘肃稀土集团公司等北方大型稀土公司共同设立。与此同时,与北方稀土相对应的南方稀土境况也成为了媒体热议的话题。

  稀土价格下跌 概念股股价疯狂上涨

  2012年对于稀土自身来说“跌”成为其主旋律,但与其不沾边的林业却借其概念火了一把。

  5月15日,永安林业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部分林地稀土被盗采,已得到制止,但公司无权对林地里的稀土资源进行勘探,因此,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稀土等矿产。当天,永安林业涨停。

  第二天,即5月16日,永安林业再出澄清公告进一步说明,但股价再次一字涨停。5月17日,由于股价连续2日涨幅超过20%,被停牌一小时,当天10时30分后,永安林业被迅速拉起,直接封涨停板。

  5月18日,公司申请停牌核查。5月24日,永安林业再发澄清公告,开盘其股价一度曾逼近跌停,而后又鬼使神差地涨停,一日振幅达20%,让股民叹为观止。5月25日、28日,永安林业接连涨停。5月28日,永安林业发布公告称,公司3年内不会涉矿,也不会进行稀土开发。4个澄清公告,不到半个月时间,永安林业6个涨停,其间涨幅77%,成为5月A股最妖的个股。

  点评:翻阅永安林业五份澄清公告不难发现,舆论焦点集中在公告的措辞方面。第一份公告里,永安林业称公司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稀土等矿产,但又称,公司林地存在因非法开采稀土导致林地轻微受损的现象。这一措辞立刻引起多家媒体报道,质疑永安林业公告澄而不清。

  永安林业可谓是近年来上市公司涉矿传闻频出的一个缩影,面对二级市场的概念炒作,上市公司如何通过更为有效的方式公平地传递出公司的真实情况,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值得这些”传闻公司”深思。

  2012年6月27日,欧盟委员会、美国和日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请求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并成立专家组,解决中国限制稀土等原材料出口的争端。

  而这一事件的发端正是缘于去年3月13日,欧盟、美国和日本将中国17种稀土以及钨和钼的出口限制政策诉诸于WTO。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在3月1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方一旦被起诉将会主动应诉。

  按照WTO规定,各国政府在请求专家组解决争端前,必须先自行协商60天。而自3月开始的2个多月时间里,欧盟、美国和日本三方认为磋商和沟通无果,故而在6月份时提请WTO成立专家组并启动争端解决程序。

  欧美日是全球最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也是中国稀土的主要出口市场,他们的联合诉讼,将中国的稀土贸易争端推到了国际博弈的风口浪尖,并成为舆论热切关注的焦点。

  美欧发达国家和中国在原材料出口问题上的分歧在几年前就已产生。早在2009年,欧盟、美国和墨西哥就先后将中国的原材料出口限制政策告上WTO,所列举的原材料包括铝土、焦炭、萤石、镁、锰、硅铁、硅化碳、黄磷和锌共9种;而2012年1月30日WTO的最后裁定结果认为中国限制这9种原材料的出口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

  而这一做法无异于大大鼓励了上述发达国家对中国稀土出口措施提起诉讼的“决心”。

  点评:中国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管理与限制是合情合理的。

  近年来,中国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的,效仿其他国家的做法,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进行管理与限制,这些措施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但一些发达国家因为受到稀土进口价格大幅上涨的冲击就挑起事端,一方面在保护着本国的稀土资源,另一方面却又指责中国,这完全是对人对己双重标准的做法,将“己所不欲”施于中国。

  美欧日玩“规则游戏” 发难中国稀土出口

  2012年12月24日晚间,北方稀土行业龙头企业包钢稀土再发部分冶炼分离企业继续停产公告。

  根据公告内容显示,继公司公告过的自2012年10月23日起,公司所属使用包头稀土矿的焙烧、冶炼分离企业及使用南方稀土矿的全南包钢晶环公司、信丰包钢新利公司停产两个月以来,稀土市场略有改善,但未有根本好转。公司根据目前市场运行情况,决定所属包头地区的焙烧、冶炼分离企业继续停产一个月。

  同时,公司相应继续暂停向有关焙烧、冶炼分离企业的原料供应。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12月24日,碳酸稀土的均价为3.4万元/吨,氧化镧的均价为5.05万元/吨,氧化铈的价格为5万元/吨,氧化鐠的均价为41万元/吨,氧化钕的价格为41.5万元/吨,而相比较11月23日,上述产品的价格,可以明显看出,稀土产品的价格又有所下降,11月23日,碳酸稀土的均价为3.75万元/吨,氧化镧的均价为5.9万元/吨,氧化铈的均价为5.7万元/吨,氧化镨的均价为41万元.吨,氧化钕的均价为43万元/吨。

  相比起来,仅有氧化镨一种产品的价格基本持平,而其余多种产品价格均有下降。

  点评:目前整个稀土下游产业需求低迷,并且在未来1至2年恐怕不会大幅增长,如果稀土行业的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停产对稀土价格很难起到提振作用。

  另外,国内稀土行业目前呈现出“小、多、乱”的特点。若一部分企业停产拉动了行业复苏,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投产,这样产能就在持续增加而没有减少。

  包钢稀土连续停产 稀土价格不涨反跌

  稀土采矿证由113个减少至67个

  2012年12月13日,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我国不断加大了对稀土等优势矿种的保护力度,全国稀土采矿权将由113个减少至67个。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稀土采矿权骤减将近一半,早在2012年9月份,就基本有了定论,至于是否按此执行,尚不清楚。但可以证实的是,国家整顿治理稀土开发乱局已经开始从源头上发力。”

  此前,相关部门已对全国10个稀土探矿权、113个稀土采矿权予以公告,各地也采取措施防止乱采滥挖,主管部门也出台文件,严格稀土总量控制指标,研究提高稀土开采准入条件和门槛。

  国土资源部在9月13日已经对外发布《稀土探矿权名单》和《稀土采矿权名单》。公开名单显示,全国稀土探矿证为10个,采矿证则从113个削减至67个,削减幅度达到四成。

  根据9月13日公布的采矿权名单来看,江西省独揽了45张采矿证,居各省区之首。而在江西的45张采矿证中,赣州稀土矿业独揽43张,赣州虔力稀土新能源1张,万安江钨稀土矿业1张。

  另据资料显示,虽然,根据名单公布的江西省拥有45张稀土采矿证,但跟之前相比已经减少了近一半,之前仅赣州地区,所拥有的采矿证就有88张。

  除去江西省的45张采矿证外,其余采矿证分布情况是:四川7张,福建5张,广东3张,云南2张,内蒙古2张,湖南、广西、山东各1张。

  点评:稀土采矿权大幅减少,目的是改变稀土矿山“多、小、散、乱”的局面,作为稀土产业链源头的矿山开采环节开始逐步向大企业倾斜,有利于稀土行业的继续整合。

  自2011年以来,稀土产品价格在政策驱动和游资炒作下大幅上涨,即便2012年市场价格出现回落,但主要产品价格仍比2011年同期高两倍左右。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原本就存在的乱采乱挖、无计划、超计划生产、污染环境等现象更加严重。

  稀土行业准入门槛抬高

  2012年8月6日,工信部发布《稀土行业准入条件》,这是我国第一次从生产规模方面设置稀土准入门槛,预计全国有20%的产能将会被淘汰。

  对于生产规模,规定混合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20000吨/年(以氧化物计,下同);氟碳铈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年;离子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吨/年。禁止开采单一独居石矿。

  使用混合型稀土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8000吨/年;使用氟碳铈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年;使用离子型稀土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3000吨/年。稀土金属冶炼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2000吨/年(实物量)。

  以上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20%。

  当时有专家对此表示,提高对稀土企业的准入门槛,不仅是为了避免行业恶性竞争,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我国稀土行业整体生产、经营质量。在准入门槛提高之后,预计全国有将近20%的产能将会被淘汰。

  点评:根据《条件》要求,开采稀土矿产资源,应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计划进行开采,严禁无证、越界开采和使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采选矿工艺。国外市场需求低迷,国家借此机会调整稀土产业整合,提升国内稀土产品应用,改变过去以出口稀土矿为主的模式,扩大国内对稀土的需求。曾有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透漏:国家最终会把国内稀土整合为2-3家大型集团企业,这些企业有能力做从开采到稀土应用的高科技产品“一条龙”式的产业链,而且,这些企业将来也有助于我国稀土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而民企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


(责任编辑:向婷)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