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兴业银行全年拦截电信诈骗47起 避免客户损失300多万

2013年01月06日 19:29   来源:新华网   

    春节临近,节日气氛日益浓郁,但以电信诈骗等非法手段侵害银行客户的不法分子仍需防范。

    记者5日从兴业银行获悉,2012年该行成功堵截电信诈骗案47起,为客户挽回资金损失约345万元。

    “诈骗信息涉及区域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几乎所有的客户手机都接收过,”兴业银行保卫部人士说,“受害人则一般以老人、女性或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人员为主。”

    贷款保证金骗局破灭

    利用近年来一些个体经营户对贷款的迫切需求,骗子们的电话诈骗术也相应翻新。

     12月某日上午10时30分,兴业银行郑州分行嵩山南路支行营业厅,汪玉(化名)找到客户经理刘耀杰,提出要办理个人贷款。在沟通中,王玉在刘耀杰和营业厅主任左小蕙的帮助下才恍然大悟——自己险些被骗40万元。

    原来,两周前,汪玉接到一位神秘的“仝女士”的电话,对方声称可为汪玉办理500万元的个人贷款,且手续简便。之后,“仝女士”还传真给汪玉两张带有“兴业银行”标志的“兴业银行VIP贵宾客户个人贷款申请表”和“兴业银行资产表”,要求汪玉填好相关信息后传回。

    同时,“仝女士”还要求汪玉在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各办理一张储蓄卡并开通网上转账功能,并在光大银行卡内存入40万元贷款保证金,然后将存款回单传真给她,同时拨打指定电话按语音提示操作完成手续(语音提示内容为输入客户身份证号码、账户密码、手机号码等相关信息)。

    了解到这些情况,左小蕙提示汪玉:“在兴业银行贷款,为什么要求将保证金存至光大银行?”左小蕙建议汪玉当场拨打对方一位所谓“刘主任”的手机。

    拨通电话后,汪玉对“刘主任”说:“我们已按照你的要求将40万现金存入光大银行卡内,下一步怎么办?”。“刘主任”说:“你带着相关资料明天到‘兴业银行郑州分行信贷部’办理。”汪玉问其找谁办理,“刘主任”说:“找你的贷款专员!”而当汪玉再追问所谓的“贷款专员”姓名时,“刘主任”却直接挂断了电话。至此,汪女士才相信这是一起电话诈骗,并连连向刘、左二人致谢。

    绑架人质子虚乌有

    岁末求平安是国人的普遍心态,但骗子们也利用了这一心态。

    近日,兴业银行南昌分行成功堵截一起以绑架人质为由的电信诈骗汇款业务,帮助客户避免了3万元经济损失。

    是日下午,青山湖支行营业大厅来了一位行色匆匆的老年客户,他径直找到熟悉的理财经理,称要钱急用,执意要求提前兑付其购买的理财产品,并主动提出五万元理财产品只需先兑付三万即可。凭借防范电信诈骗的各种案例经验,理财经理判断老人很可能遭遇了电信诈骗。按照银行防电信诈骗程序,理财经理试图了解老人的取款用途,但老人始终不愿说明。

    劝说无效之下,理财经理转而试图让老人家人了解情况,并主动借手机给老人拨打其儿子电话,让其与家人商量筹钱事宜,随后老人离开了营业厅。出于确保客户存款安全的考虑,理财经理再次拨打老人儿子的电话,提醒其务必问清老人取款用途,以防上当受骗。

    次日,事情水落石出——这位理财经理分别接到老人及其儿子的感谢电话。原来,老人接到其侄子被绑架的不明电话,对方勒索三万元赎金,要老人立即打款,并恐吓老人不要告知他人或企图报警,否者其侄子性命难保。从银行返回后,老人最终与其侄子取得联系,确认这是一场骗局。

    兴业银行保卫部人士表示,电信诈骗案件已成为近年来主要诈骗案种,其诈骗手段主要为利用短信群发器向不特定的社会群体发送信息,编造各种身份和理由,诱骗事主的身份证号、卡号、密码或直接要求汇款、转账,骗取钱财。

    日常工作中,兴业银行保卫部门及时收集、研判各家银行的典型案例,针对电信诈骗等各类案件的案发特点,发文指导各分行认真做好防、查、堵工作,同时按月定期向全行通报典型案件特征,在内部推广交流部分分行防案经验,从而避免客户资金遭受损失。

    

(责任编辑:郑海斌)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