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2012年已经过去,但遗憾的是,寿险业依旧身处“严寒”之中。日前,保监会主席助理黄洪以一句“寿险业‘虚胖’”道出了整个行业的现状。在黄洪看来,“寿险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中国经济网编辑整理2012年寿险业数据发现,2012年,寿险行业保费增长乏力,但退保潮却来势汹汹,大中小型险企均难幸免。中国人寿2012年前三季度退保率从中报时的1.38%上升至2.08%,太保2012年前三季度退保金额几乎达到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的3倍。中小型寿险公司中,国华人寿退保率高达90%,10份保单有9份遭退保,让人惊叹。如此种种,形成了寿险行业的“虚胖”。
对此,黄洪认为,尽管目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发展偏离了应有的使命,对百姓而言,很难买到合适的寿险产品。与此同时,标普12月24日宣布将中国人寿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寿险行业龙头不被外资看好。
黄洪:中国寿险业“虚胖”
“寿险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日前,在2012中国寿险发展与监管高层研讨会上,黄洪指出,目前中国寿险业存在“虚胖”的情况,“上千个产品等待报批,但是老百姓却抱怨买不到合适的寿险产品”。
黄洪表示,尽管目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银保产品收益率赶不上银行存款收益率,且保险资金投资收益过度依赖资产市场,“未来五年将积极推进公司监管体制的改革、先进科技的应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人才完善”。
黄洪剖析,“当前寿险业发展质量不高、占金融资产比重偏低、核心竞争力发挥不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根源在于行业发展偏离了应有的使命”。
“虚胖”软肋之一:产品难获百姓认同
寿险市场的现实是,寿险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但适销对路的却很少,增长速度很快但发展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很激烈但竞争层次很低。黄洪认为,寿险业偏离人民群众的期待,偏离了行业存大的价值,也就偏离了行业应有的使命。“(寿险公司)一年报备的产品几千种。但老百姓抱怨,没有适合我买的产品。”黄洪表示,寿险产品越来越多,增长很快,但发展程度很低。
“不少国际投资者认为中国寿险公司长期销售太过简单的产品,公司更多地只提供储蓄型产品,却忽视尽管难以销售但利润率更高的保障型产品。”汇丰银行亚太区保险行业首席分析师简晋思表示,他们在过去一年拜访了全球400家机构投资者后了解到,“在投资者眼里,中国公司只是简单地通过增加营销员数量来提高新业务价值及保费,而不重视对营销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简晋思表示,更有投资者担心银行系保险公司对险企有着长期威胁,可能蚕食银保业务。在他们看来,大银行为了拓展息差外的其他收入,会重点发展保险业务;相对于银保渠道,投资者对于新业务价值的担忧较少。相对市场保费而言,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贡献较小。总的来说,银保渠道将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因为当产品变得复杂时,寿险产品将主要由保险经纪和独立的财务咨询顾问销售,而拥有一小部分银保业务份额的保险公司最终将逐渐失去这些市场份额。
“虚胖”软肋之二:保费增长乏力
四大上市险企三季报显示,虽然保费收入有增有减,但是却并未出现明显如破,保费增长依旧乏力。
其中,中国人寿已赚保费2610.13亿元,同比下降0.7%,较中报数据同比下降5.2%的增幅有所回升;中国太保已赚保费1145.65亿元,同比增长7.6%;新华保险已赚保费776.21亿元,同比增长4.1%,较中报同比增幅有所下滑。
中国太保在营销渠道上的变化引起了市场人士的关注。1-9月太保寿险营销渠道保费同比增长11.2%,达到96.31亿元,其中新单期交业务90.33亿元,占比93.8%。据该公司介绍,面对整个寿险行业的转型发展困局,太平洋寿险个险条线在营销体制、销售模式和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尝试了创新。
“虚胖”软肋之三:退保潮来袭
虽然2012年寿险行业的全年数据还未出炉,但根据已有的数据统计来看,今年寿险业增长低迷已成定局。8月30日,四大上市保险公司的半年报出炉,数据表明,寿险退保率骤增,保费增速放缓,其中中国人寿保费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数据还显示,上半年,保险公司的退保金累计达362.19亿元,同比大增21.84%。而根据保监会8月22日公布行业数据,今年1月-7月,寿险实现保费收入5713亿元,同比微降0.02%。
2012年前三季度,寿险业四大巨头退保额均有所增加。四家险企退保总额高达561.48亿元。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前三季度退保金为299.51亿元,同比增长8.33%,退保率从2012年中报时的1.38%上升至2.08%。中国太保则更严重,该公司前三季度退保金高达93.01亿元,同比增加31.7%,已接近去年全年95.88亿元的退保金总额,且这一金额几乎达到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31.35亿元)的3倍。
行业低迷,退保潮不断来袭,中小型寿险公司更是雪上加霜,其中尤以国华人寿为典型代表。2007年底开业的国华人寿,正在遭遇“冲规模”之后的“阵痛”,根据国华人寿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该公司退保金额累计达28.82亿元,而该公司同期的保费收入却仅有31.39亿元,退保金额已近同期保费收入,退保率高达90%,10份保单有9份遭退保。
“虚胖”软肋之四:国寿评级遭下调
12月24日,标准普尔宣布将中国人寿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标普称,调整中国人寿的评级展望,反映继去年及今年经营表现转弱,未来2年其资本水平或面对进一步压力。自2011年以来,国寿净利同比不断大幅下滑,2012年第三季度,更是首次出现单季净利润亏损。同时,净资产缩水也为国寿带来了较大的偿付能力压力。
标普信用分析师黄如白表示:“我们调整对中国人寿的评级展望反映出,继2011-2012年运营表现趋弱后,该公司未来两年的资本水平可能面临进一步的压力。近年来由于中国人寿持续扩张,投资市场波动,以及针对银行保险销售渠道的监管变化,该公司的资本水平有所恶化。考虑到中国国内资本市场潜在的继续波动的可能,我们不确定何时中国人寿的运营表现能够恢复至此前较强劲的水平。”同时,标普确认中国人寿“AA-”的长期本币交易对手信用评级和保险公司财务实力评级,也确认该公司“cnAAA”的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体系长期评级。
标普称,若未来两年该公司的运营表现继续弱化,使中国人寿的资本水平恶化至与其个体信用状况评估“a”不相称的水平,则可能下调其评级。若认为政府提供额外支持的可能性下降(出现这一情景的可能性很小),标普也可能下调其评级。相反,若中国人寿的运营表现改善至此前该公司所达到的水平,且其资本状况趋稳,则可能将其评级展望调整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