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深港贸易“挤水分” 内保外贷致套利频发

2013年06月24日 09:37   来源:李磊工作室   罗洁琳 谭玲娟

    

    近日,央视曝光了深港之间存在大量“虚假贸易”,企业通过将货物往返深圳保税区和香港之间来回“兜圈”增加业务量,并利用人民币“内保外贷”政策套利。

    本报记者连日采访了解到,从海关之前发布的数据来看,前4个月内地对港的进出口总值达到1505.9亿美元,增长66%,其中,深港贸易总值的增长更是高达130%。而据最新数据显示,仅深圳福田保税区而言,今年4月上旬,该区物流货物进出口值平均每天为11.7亿美元,5月该项数据已降至1.9亿美元,下跌幅度达到了83.8%。

    有业内人士称,深港贸易的前后数据波动之大正反映了近一两个月来,外汇、海关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加大对外汇资金流入管理和保税区进出口货物监管的措施,从而使得影响贸易数据的“虚假贸易”得到遏制。记者采访发现,“兜圈”贸易不仅影响大家对外贸形势的正确判断,而且使正规的物流企业成本大增。而外汇政策的调整则有效打击了这些“贸易”行为。

        “内保外贷”致套利频发

    
    央视报道称,今年3月,内地对香港出口增长了92.9%,创下了1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数据存在很大的水分,其原因是深港之间存在大量“虚假贸易”。

    这种“虚假贸易”缘何如此猖獗?昨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海关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对保税区的监管措施一直都没有变,关员都是按正规程序对通关手续与货物进行查验,如果查验的申报情况跟车辆的实际货物相符的话,就会对这批货物正常放行。”他认为,大量的企业“兜圈”套利现象主要是银行政策方面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国家逐步放松资本管制,开放了金融机构向海外开立备付信用证以支持企业海外融资业务,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2010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问题的通知》,对内地银行向海外开出外币担保融资函实施额度管理,即“内保外贷”。例如,通过“内保外贷”政策,境内企业可将一千万存到银行,要求银行开一张一千万的信用证。随后,该企业在境外的贸易企业买进这批货,境内企业把信用证交付给境外企业,之后境外企业就可以凭借这张信用证到境外银行兑现一千万。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