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同业拆借风波敲响银行警钟

2013年06月22日 07:27   来源:广州日报   

  5月下旬起,银行间市场资金开始持续紧张和空前恶化,主要回购利率创下新高,其中最高30%的隔夜回购利率令人咂舌。

  市场预计这种紧张局面月底后就会缓解,但流动性过于宽裕的时代不应该重演——过去五个月商业银行信用膨胀非常厉害,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3万亿元。此外,中国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8%,远高于13%的政府目标。

  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量化宽松政策正值收紧,中国也难以背道而驰;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中长期而言已基本告别“8%时代”并减速前行,企业和政府存款将下降;再加上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更加突出,家庭储蓄率下降,国内存款总额将明显下降,资金成本将变得比较昂贵,实际利率上升的局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

  近期流动性偏紧主要集中体现在银行间市场,尚未波及信贷领域。但这轮风波应敲响银行业系统的警钟,银行应增加风险意识。笔者认为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解决之道应为以下几点:

  首先要抬高风险溢价,拉升贷款利率,严审国内投资项目的质量,重新谋划贷款的发放结构。将资金多投向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物流、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将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的服务消费产业。在传统产业,例如大宗商品、重化工、制造业等可能受经济调整影响较大,银行应该适当减少新增贷款,及尽早收回贷款,以适当提高资金流动性的储备。

  其次,缩减不符合实体经济真实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自查资金自我循环以及监管套利行为,确保信贷资金已流入实体经济,以保证未来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

  第三,降低杠杆,增加流动性备付头寸。存贷比已不能准确反映资产负债的期限配比和流动性状况。同业业务规模泡沫化,随之而来的同业流动性也更加脆弱。有一些银行不顾风险,同业杠杆率上升很快(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之比),期限错配已很严重,对于这些情况,银行应尽快主动刹车,降杠杆。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