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追求并表及非公募业务 基金公司大股东频增持

2013年06月17日 06:55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基金公司大股东似乎涌现出一波股权增持潮,其中有从交易所买回股权者,也有前期增持并于近期获批者,凑在一起甚是热闹。

    当然,这也响应了管理层放开内资基金公司49%持股上限的新规。不过,市场都说基金牌照不再是“稀罕物”,各大股东如此“敝帚自珍”又是为何?股权越发集中之后,基金公司是否会彻底成为股东“傀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您探寻究竟。

    潮起大股东谋求绝对控股地位

    自从内资基金公司主要股东49%持股上限放开之后,部分大股东即积极行动,增持其参股基金公司,谋求对后者的绝对控股。

    目前已有3家内资基金公司大股东增持通过证监会批准,分别是东北证券控股东方基金,中铁信托控股宝盈基金,吉林省信托控股天治基金。

    东北证券于去年11月16日受让中辉国华所持有的东方基金18%股权,今年1月正式获批,亦成为放开持股上限之后,第一位主动升级为内资基金公司控股股东的原大股东。目前东方基金的股权结构为:东北证券64%、渤海国际信托18%、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18%。

    天治基金第一大股东吉林省信托亦完成对其绝对控股,今年5月,吉林省信托受让吉林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天治基金12.5%股权。交易完成后,天治基金的股权结构为吉林省信托61.25%、吉林森工38.75%。

    宝盈基金股权转让也将于本月解决。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宝盈基金26%股权转让给中铁信托,宝盈基金股权结构变动为中铁信托75%、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25%。始于2010年的宝盈基金股权“代持门”也将宣告终结。

    而招商银行控股招商基金的过程则略有不同。

    招商基金原为合资公司,招商银行、招商证券、荷兰投资平分股权。去年10月外资股东方荷兰投资的退出,迫使招商银行与招商证券联手接盘,招商银行受让21.6%股权后成为招商基金第一大股东。这一变动于今年6月4日终于获批,招商基金股权变更为招商银行55%、招商证券45%。

    中信证券控股华夏基金的纠葛则更为特殊。

    中信证券在2007年实现对华夏基金的绝对控股后,历时3年多才将“一参一控”完全解决。而由于外资股东POWERCORPORATIONOFCANADA的参股,华夏基金亦于2011年变身为合资基金公司,不再受到内资基金公司49%持股上限的限制。这使得即便没有新规,中信证券亦能重新控股华夏基金。今年4月23日,无锡国联将其持有的华夏基金10%股权挂牌转让,中信证券作为唯一一家举牌公司将其拿下。目前这一受让尚待证监会批准,但中信证券再次绝对控股华夏基金的愿望可期。

    业绩图利润并表谋求非公募业务

    当基金牌照不再是稀缺资源的今天,大股东仍选择不断增持,或有其不同寻常之处。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些大股东本来就想控股基金公司,但受制于49%的上限,因此放开后便立刻行动。还有一部分是出于中长期发展策略的考虑,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的蓬勃发展已昭示了其潜力,而目前市场上基金公司股东主要来自于券商、银行和信托三大派别,其与基金公司可开展的合作还有很多。

    可以看到,在49%上限尚未放开之前,已有中信证券、中铁信托“铤而走险”,持股华夏基金、宝盈基金超上限,被证监会处罚整改。

    而这诱惑之一便是财务并表。

    中信证券对绝对控股华夏基金有着超乎想象的执着,在曾经的并表时期,华夏基金亦为中信证券贡献良多。当2012年不再绝对控股华夏基金之后,中信证券当年年报显示,营收、净利润分别同比大降53.29%、66.31%。年报亦坦承主要原因是“2011年处置了华夏基金股权并取得了收益,且2012年度不再将华夏基金纳入合并范围”。这也是继2008年之后,近五年中信证券净利第二次同比下滑。不过,华夏基金净利润却已连续五年下滑:2008~201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24亿元、11.08亿元、10.06亿元、6.67亿元、6.03亿元。

    实际上,由于基金公司依靠管理费的收入性质,除非规模低于盈亏点100亿份,无关市场行情,几乎均能旱涝保收。

    数据显示,2008~2012年,东方基金净利润分别为816.97万元、2885.04万元、3008.22万元、-1184.55万元和116.53万元,而其控股股东东北证券同时持有银华基金21%股份,受制于规模不同,相比之下其净利润远高于东方基金,银华基金近五年净利润均在2亿元至3亿元之间。

    招商基金近五年净利润分别为2.41亿元、1.41亿元、1.63亿元、1.71亿元、1.38亿元。不过,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吸引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接盘的原因,更多是着眼于招商基金子公司招商财富的非公募业务。日前,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年会上发言称,“如今银行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必须借助和非银金融机构的合作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这个金融航母会游离出大量的业务机会,这就是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巨大机遇,也是招商财富这样的类信托机构所面临的巨大历史机遇”。其同时提到渠道优势,表示“招商财富成立后,招商银行在各项业务上支持都很大。这一方面源于天然的股权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招商银行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协助业务发展与转型”。资料显示,招商财富成立于今年2月份,不到4个月已成立产品超过30只、实现资产管理规模150亿,全业务收入逾3000万元。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